家居
电器
烟酒
食品
国外
服饰
医疗
交通
国内
其它
人气网址
生活资讯娱乐休闲行业部门文体教育网络科技投资理财建筑材料综合网站

狮子林

网站:http://www.szszl.com狮子林

贝氏始迁祖兰堂公第四代贝啓祚,明代礼部儒士,配程孺人,其曾孙(潜谷公之子)贝沼溥于乾隆二年(1737)向朝廷申报其曾祖母守节抚孤三十四年,及替父吸疽孝父事。乾隆三年(1738)批准予以旌表节孝,并拨款,于“乾隆十年(1745)建程氏节孝坊。次年贝家在坊后建祠三楹,狮子林,http://www.szszl.com,祠后屋三楹有楼,楼旁花圃有二亭,亭之后有屋三楹。祠之前旁屋二间为守祠食息之所,祠外两旁皆有余屋租出取息以供祭祀。”据记载当时祠中仅供奉贝沼溥的曾祖母、祖母、母亲的牌位。咸丰十年(1860)祠毁于兵灾。同治初重建家祠。从历史记载中可以看出,当时的程氏节孝坊系官方所建,而家祠则贝氏家族自建,狮子林且以潜谷公支为主。

承训义庄与留馀义庄同存于世,各有分工,如“族谱嗣后归二庄修补,其款亦归二庄分派”。但是由于贝仁元财力雄厚,而潜谷公支人口众多,故同宗另支的族人亦受到了贝仁元的很多帮助。另据贝家姻亲陆企霄老先生回忆,苏州解放前夕,贝氏后人将义庄田产全部分给佃户自种。

贝仁元不忘家乡的抚育之恩,1916年捐资12500元创建了苏州第一家公立幼稚园——吴县城东幼稚园(在中由吉巷);1929年出资修建了苏州火车站南侧的桥梁和附近的道路(新筑马路要经过贝所有的土地,贝同意征用),改善了火车站与古城区的交通,并把大桥命名为“梅村桥”(即平门桥)以纪念自己的父亲。他的这些善举证明了,独自创办贝氏承训义庄是其乐善好施,济贫帮困,热衷公益一生的意愿。

贝氏家族第二所义庄即蘅山公支第十三世贝仁元独立创办的承训义庄。民国23年(1934)7月贝仁元在其“承训义庄记”中表明了其创办义庄的心愿、目的。一是他以范仲淹及贝氏先人为榜样,“吾苏之有义庄自范文正公始,公以禄赐所入,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以养济群族之人”,“吾贝氏亦有留馀义庄之设,敦宗睦族至今勿替”。狮子林,http://www.szszl.com,二是他要为其祖父贝锡蕃、父亲贝嘉楙、叔父贝嘉猷(贝仁元系两房合一子,即兼祧)还愿,“有志未遂,非一日,今幸商场息影有赢余”完成“未成之志”。三是他认为“以产遗子孙,不如以德遗子孙,以独有之产遗子孙,不如以公有之产遗子孙。”贝仁元的善举之心由来已久,并非仅是口头说说而已,也并非仅仅援助本族贫困之人。

留馀义庄从创建到几十年的经营,主要是以贝氏潜谷公一支宗脉主持。但是,义庄惠及了同宗其它支的贝氏族人。就在留馀义庄陷入困境之时,贝仁元(字润生)蘅山公支,狮子林;第十三世,于民国7年(1918),民国25年(1936)两次出手相援,捐银一万二千元。民国7年捐银时,按“义庄周族规条之规定”,贝家祠堂(虎丘桐桥附近)将贝仁元之父(梅村公)牌位收祠供奉。

浙江兰溪贝氏(兰堂公)从明代中叶始迁苏州后,繁衍生息,代代相传,从第四世贝啓祚传至当今主要有两支宗系:一为蘅山公系,一为潜谷公系,约第十七或十八世。从家族分支,人数来看,潜谷公一支要多于蘅山公支。潜谷公第十二世贝晋恩为完成其祖父贝墉,父亲贝省三的夙愿,与其宗族兄弟贝遵义之妻王氏(及子衍宗)在苏州创办了留馀义庄。从清光绪三年(1877)十二月初四贝晋恩在其“建立义庄禀元和县学泰”及江苏巡抚吴元炳转奏中可以看出,贝氏“为承志合谋捐田赡族”,义庄田产“坐落长洲元和两县不等,田五百亩六分九厘,岁收租籽五百一十一石三斗三升,除完赋祭扫等用外,其余永为赡给贫族之用,并置房产一所计九十四椽,坐落元和县正一上图桐芳巷”。光绪四年(1878)十一月初九“奉旨依议钦此”准予建立留馀义庄。狮子林,http://www.szszl.com!这是苏州所建的贝氏家族第一所义庄。

义庄和祠堂是新中国成立前或者确切说是土地改革前存在的反映封建宗族社会关系的产物。义庄是以同宗、同族为范畴的慈善团体机构,用贝氏义庄章程的话说“本义庄为财团法人”,“性质为慈善,目的是救助本族”,“量力办理族内救济贫困,赡养孤寡老弱,奖励贫寒子弟之教育,及其他救助事业”。祠堂是供奉同宗高祖、先人的祭祀场所。义庄管事机构往往和祠堂设在一起,由义庄派专人管理并承担祠堂所需费用。祠堂按传统习俗五世可分支另建,苏州贝氏家族历史上就曾有两处义庄,两个祠堂。

狮子林自元代以来,几经荒废,几经兴旺。历次的重修都打上了深深的历史烙印,反映了当时的历史、文化、经济特征。颇具争议的是最后一代园主贝润生对狮子林的重建。清咸丰年间,狮子林狮子林年久失修,叠石亭台坍塌;由贝润生购下重修。植花木、浚水池,增建燕誉堂、小方厅、九狮峰、牛吃蟹等景点。园周环以长廊,上置“听雨楼藏帖”、“乾隆御碑”、“文天祥诗碑”等碑刻71块。建湖心亭、九曲桥、石舫、荷花厅、见山楼、人工瀑布等景点,峰石依旧。又购园东住宅,建族校、家祠,在修建过程中采用了部分现代的建筑材料,如水泥、钢筋、彩色玻璃等,修建了部分西洋风格的建筑,留下了造园上的败笔和有争议之处。狮子林,http://www.szszl.com,但也很好地保护了原存的建筑和假山,搜集了大量文物,使一代名园得现光辉。

在狮子林的沧桑变迁中,有一位皇帝对狮子林倍加赞赏。曾五次游览狮子林,并留下大量题字和“御制诗”。他就是清高宗弘历,即乾隆皇帝。乾隆二十二年春(1757),弘历二巡江南到苏州,他取来倪云的狮子林图展卷对照着观赏狮子林。赐匾“镜智圆照”于狮林寺,双题五言诗《游狮子林》,此诗后被刻成御诗碑并新添一景名为“御碑亭”。1762年,乾隆二游狮子林,因爱其景,为狮林寺题额“画禅寺”,在他临摹的倪云林《狮子林全景图》和倪氏原作上分别题字。狮子林、将临摹之作“命永藏吴中”。1765年,狮子林已归黄祖兴所有。乾隆游狮子林后(时称涉园),题下“真趣”匾额,又作“游狮子林即景杂咏”七绝三首、七律一首。回京后在颐和园和承德避暑山庄各信建一座狮子林。1780年,游狮子林后作《狮子林再叠旧作韵》。1784年,乾隆再次南巡,见到了徐贲画的《狮子林十二景点图》,十分感慨。游狮子林后,在《游狮子林三叠旧作韵》中写到:“真山古树有如此,胜曰芳春可弗寻。狮子林,http://www.szszl.com,”这位75岁的老人自觉年事已高。只能“他日梦寐游”了。乾隆五次游览狮子林,题写三块匾额,留诗十首、临摹倪云林《狮子林全景图》三幅。在皇家园林掀起了摹拟江南山水,效法江南园林的高潮。1771年,乾隆在颐和园长春园东北角仿建狮子林,由苏州织造署奉旨将狮子林实景按五分一尺烫样制图送京御览,建成后名景点匾额均由苏州织造制作,送京悬挂。1774年,承德避暑山庄建成,东部是以假山为主的狮子林,西部是以水池为主的文园,合称“文园狮子林”,乾隆对此园非常喜欢,称之“欲傲金阊未有此”。皇家园林广泛采用了江南园林中廊、桥、漏窗与苏式彩画,引入堆叠假山的各种流派,大大丰富了北方园林的内容,是我园园林艺术史的重要一章。黄熙在中状元后,重修府第,并以乾隆御笔的“真趣”匾额新增“真趣亭”一景,在淡雅的苏州园林中抹上了如此富丽堂皇的一笔,也是皇家园林对苏州私家园林影响力的一个典范。

狮子林始建年代两种说法有出入,但并不矛盾,师子林如此众多的假山,不可能一蹴而就。史料记载“其地本前代贵家别业”。(《狮子林纪胜集》欧阳玄“师子林菩提__寺记”)。又传北宋徽宗在京城汴梁造大假山,派官员来江南选取太湖石,史称“花石纲”,湖石尚未运完,北宋灭亡。部分未北运的湖石,被搁置在一荒园里(顾颉刚《苏州的历史和文化》)。公元1342年,至正二年狮子林正式作为“寺院”应该是历史的定论,而园中假山堆叠的时间更早于“寺院开院”。蕴含禅意:狮子林不同于一般的文人山水园,其假山群深含禅意,体现了狮子林创始人的宗教思想。元代著名画家朱德润《师子林图序》记载朱德润与维则的一段对话,表达了维则建园的思想。“因观其林木蔽翳,苍石巉立,所谓师子峰者,突然乎其中,乃谂诸师曰:昔达摩传言,‘法中龙象’《智度论》解曰,水中龙力大,陆行象力大。兹林曰师子,岂非以其威猛,可以摄伏群邪者乎?”师曰:“非也。石形偶似,非假摄伏而为。若以威相,则文殊固有精进勇猛之喻矣。”仆又曰:“昔人言作师子吼,得非以其声容可以破诸障乎?”师曰:“非也。以声容则无此声容也。其有不言而喻者乎?”仆曰:“不言而喻,余知之矣。不言而喻,其惟师乎?噫,世道纷嚣,不以形色,则不能摄诸敬信,而吾师以师子名其林者,姑以遇世纷而自得于不言者乎?矧师之真实,可以破诸妄,平淡可以消诸欲。若以静默不二,则虽有形有声,犹不能悸,况乎无声无形,而托诸狻猊,以警群动者乎?虽然,观于林者,虽师石异质,一念在师,石皆师也;一念在石,师亦石也。然不若师者师石两忘者乎?”师曰唯唯。维则借形似狮子的假山石峰,表达了面对“世道纷嚣”其禅意可以“破诸妄,平淡可以消诸欲”;以“无声无形”托诸“狻猊”以警世人。这就是维则建造狮子林的真实意图。洞壑式假山群历经苍桑,遗存至今。洞壑式假山群的史料自建园起,元、明、清代均有记载。元代维则“师子林即景十四首”称“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元代张翥(号仲举)“诗题师子林简天如和尚”写道:“老禅丛林伯,休居得名园,幽藏岩壑胜,……怪石洞庭来……劣岩熊豹墫,中有青狻猊”。元代宇文公谅(号子贞)赞师子林“峯峦无限好”。明代道衍(字斯道,1335-1418年)俗名姚广孝。在“师子林三十韻”中描写师子林“上士栖禅地,精蓝故有名,胜愈林屋洞,奇冠阖闾城,岌岌诸峯秀,青青万竹荣”。青州赵执信(1662-1744)号秋谷,晚号饴山老人。在“师子林赠主人张籲三”(即张士俊,清代康熙至乾隆初狮子林主人)文中写道“高亭擅一丘,怪石拥四面,…渐历有登践,区分涧壑成,经纡尺咫变,深洞转地中,飞梁出簷畔…”。清代曹凯“师林八景――八洞”“岗峦互经亘,中有八洞天,嵌空势参错,洞洞相回旋,游人迷出入,浑疑武陵仙”。清咸丰七年,公元1857年,苏州徐立方重刊《师子林纪胜集》,僧人祖观撰文作序“古来豪门富族辇金造园,非不名噪一时,不数传而鞠为茂草,师子林片石五百年,独存天壤者”。此文与师子林建造时相隔515年。1918年,贝仁元购得师子林,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在其《重修狮子林记》中称“园以山石著,故为吴中名胜之一。自有元至正以迄于今,中更两代,垂四百余祀,而诸峰如旧,丘壑依然,鲁殿灵光,若有呵护,师林之名所以不致湮没者,惟而已”。十九世纪三十年代著名园林学家董寯先生在考察了当时江南园林的状况,写就了《江南园林志》。书中写道:“六朝叠石之艺,渐趋精巧。北魏张倫,造景阳山。《洛阳伽蓝记》,‘倫造景阳山,有若自然。其中重岩复岺,嵚崟相属,深谿洞壑,逦委连接。……崎岖石路,似壅而通,峥嵘涧道,盘纡复直’。……景阳宛然今日吴中狮子林也”。“元末僧维则叠石吴中,盘环曲折,登降不遑,丘壑蜿转,迷似廻文,迄今为大规模假山之仅存者,即狮子林也”。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贝氏家属将狮子林捐献给国家,假山部分略经修缮。至今只是常年维修。民国所建西部假山的艺术传承及创新。西部假山仅是民国时期为扩大狮子林面积而建造,从造园艺术角度看整体布局与原有狮子林假山相互呼应;建于山上的双香仙馆、问梅阁、听涛亭与苏州明清时期的园林风格一脉相承;西部走廊贯通南北,使花园、祠堂、住宅紧密相连,再现了清乾隆中期的贯用造园手法。西部假山石包土堆叠成山,俗称土山,是民国时期最后一位园主贝仁元扩建时,疏浚水池挖泥沿墙堆成。面积约为1104平米。“土山分高低三层,山脚与山道两侧缀以太湖石,可防止雨水冲刷。远望时使人感觉其风格与大假山…岛山遥遥相应。西山的地势北高南低,北端有一个山洞,可由洞内上山或下山,中部有人造瀑布。南部石少土多,坡上植树栽竹,在此颇有‘平冈小坡,陵阜陂阤,缀之以石,似处大山之麓,截溪断谷,私此数石为吾有也’之感。”(见《狮子林》张橙华著)西部假山在布局、设计、堆叠及建于假山上的建筑物在风格上继承了苏州园林传统的风格,特别是明清时期的苏州园林风格。但是,民国时期的造园者也有创新。问梅阁旁的人工瀑布建造时,在瀑布顶端高墙背后用钢筋混凝土建造了一个高约1.5米,长约2米,宽约1米的水箱,用人工将水箱水加满,打开水箱下端的塞子,水顺流而下形成瀑布。此种人工瀑布的建造艺术,在苏州古典园林建造史上未曾见过。人工瀑布的假山堆叠在近代假山作品中堪称一流。假山用石色泽一致,纹理走向自然天成,勾、挂、嵌堆叠手法细腻。从山涧顶端至湖面落差约9.1米,山涧平均宽度仅3米。山涧中形成五个梯级,当人工泉水从天而降时,湍急的水流,潺潺的水声,危岩似的涧山,两旁摇弋的绿树,自然界的五叠泉在这里栩栩如生。西部假山艺术价值在此处得到升华。狮子林古代遗存的洞壑式假山群已经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中国仅存,世界绝无仅有。我们都有这样的共识吗?

生活服务,旅游,旅游景点,狮子林官网:http://www.szszl.com

猜你喜欢
网站 / 官网
苏州狮子林
狮子林_苏州狮子林
裕安区狮子岗乡政府
狮子楼
铜陵市狮子山去人民政府网站
狮子山区纪检监察网
狮子会何德心小学
郑州市黑狮子游乐机械有限公司
武汉市狮子山化工涂料厂
狮子山区纪检监察网
武汉市狮子山化工涂料厂
裕安区狮子岗乡人民政府
狮子楼
黑狮子
郑州市黑狮子游乐机械有限公司
黑狮子
小狮子乐乐
狮子航空
国际狮子会
江淮安居
烟台房产
中华写字楼
居易房产
榆林房产
Copyright © 2013-2018 人气网址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