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圣保罗堂热心教友李子方先生(前东亚银行董事长)伉儷见北角区未有本教区教堂,因而向前任主教何明华会督建议兴建并选出李福和先生,林植宣先生,林植豪先生,周效良先生,夏日华医生,曹思晃夫人及何世明牧师七位為该会委员,曹思晃及彭荣昌两位牧师為当然委员幸得政府送地一万七千四百方呎作為新校校址;并拨款建筑一规模甚大,建筑费达九十餘万元之新校舍本校与其他圣公会小学均告停办復校时租用英皇道十号,十二号二楼為校舍,课室仅得三间,至一九六一年全校六班,上,下午校各三班上,下午共开三十班,师生逾一千三百人,同年九月即扩充為上,下午共四十八班,学生二千餘人上午校师生迁往柴湾新址(改名「圣公会柴湾圣米迦勒小学」);下午校师生(即本校「圣公会圣米迦勒小学」)仍留原址,并进行学校改善工程;两校同时转為全日制设备更臻完善為学生提供优质全人教育,使学生在德,智,体,群,美各方面均衡地发展,并在宗教教育的薰陶下,行事為人都能荣神益人追求真,善,美,成為爱国,爱港,爱家,爱人的好公民,学习基督的爱,实践【非以役人,乃役於人】的校训因应学生个别的需要,因材施教,使能有效地学习,并发挥潜能,各展所长,贡献社会上下齐心,彼此互助互勉,发挥团队精神使家长更关心子女,配合学校教育,共同协助学生成长使学生透过各类学习活动,加深对社会的认识,关怀社会及回馈社会行政管理及教学事务在校董会领导下,各教职员热爱学校,关顾学生,上下一心,衷诚合作肩负教育的使命,协力推行校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