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镇江,www.zhenjiang.gov.cn政府镇江是国务院第二批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极其丰厚的文化积淀。这里曾产生过许多令人瞩目的传世佳作,其厚重的精神承载力对后世的文明化进程催化出难以估量的作用和影响。那一部部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般的作品至今仍闪烁着深刻而睿智的光芒京口连冈三面而大江横陈,江旁极目千里,其势大略如虎之出穴寥寥数语便形象地道出了镇江雄峻显要的军事地位。自秦汉起直到建国前,镇江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譬如确立魏,蜀,吴三分下的赤壁之点,其发韧地便是镇江,南宋韩世忠率八千精锐困十万金兵于黄天荡,杀得金兵丢盔卸甲仓皇北窜,元蒙灭宋那场具有决定意义的水战,两军水师即会猎于镇江江面,太平天国定都后更在这东南锁钥与清军鏖战长达十二年之久,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脱手斩得小楼兰的韦岗伏击战,奏响了江南抗战的首曲凯歌,渡江战役中,人民解放军果断地向妄图阻碍中国革命进程的英军紫石英号发起炮击,终结了大英帝国在华的炮舰政策。诸如此类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在中国乃至世界军事史上都留下可圈可点的记录
3000多年前,周康王(前1026前1001)分封夨为宜侯,如今的镇江一带即为宜地。1954年从镇江大港烟墩山出土的国宝级西周青铜器宜侯夨簋及其126字的铭文无不充分折射出镇江悠久而辉煌的历史“中国镇江首页”www.zhenjiang.gov.cn。
在有文字记载的3000余年漫长的岁月中,镇江曾多次更名,春秋时称为朱方,战国时改称谷阳,秦朝时称丹徒,三国时为京口,南朝宋在京口设南徐州,隋统一后改置润州,镇江之名自北宋至今。而每一次名称的变化毫无例外地都打上了那个时代特定的政治或军事意义的烙印。与此同时,每一次城市名称的改动也都伴生了精彩的故事或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