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宾阳,www.binyang.gov.cn政府【土地资源】宾阳县境土地资源丰富,土地类型以平原,丘陵,台地和山地4种为主。平原是本县农业种植的耕地基本来源,丘陵主要用于发展林业和种植果类。县境土壤类型多样,分为6个土类,15个亚类。6个土类是水稻土类,砖红性红壤土类,黄壤土类,石灰(岩)土类,紫色土类,冲积土类。水田以淹育性水稻土,潴育性水稻土,潜育性水稻土,沼泽性水稻土为主,畲地以耕型第四纪红土赤红壤,耕型铁砾赤红壤为主。荒林牧地以砂页岩赤红壤,石灰岩亦红壤为主。全县土壤成土母质以砂页成土为多,主要分布于县境西南大明山余脉和东南镇龙山脉的低山丘陵区,红土母质成土次之,主要分布在中部平原。花岗岩成土主要分布在昆仑关一带,紫色页岩成土主要分布在甘棠,和吉,邹圩等地,河流冲积成土主要分布在沿河两岸和平原地区,洪积成土一般分布在山前的冲积扇或河谷地带,石灰岩成土主要分布在东北部的黎塘,和吉与邹圩一带,石灰岩组成的残峰平原,硅质页岩成土主要分布于新宾至大桥公路两旁的狭长地带。全县耕地主要集中在县境中部广阔的冲积平原和西北部及山前的中丘地带。全县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南,西部边缘的黎塘,王灵,露圩,甘棠,陈平,思陇,武陵,中华,古辣等乡镇的土山。牧草地主要分布在东北部的洋桥,和吉,邹圩和中部的大桥,宾州等镇。2009年,全县有耕地面积5。56万公顷
【地理位置】宾阳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南部,南宁市东北部,为南宁市辖县,县城宾州镇距南宁市城区公路里程78公里。县境介于北纬2254~2327,东经10832~10915之间。东与贵港市交界,南接横县,青秀区,西连武鸣县,兴宁区,西北衔接上林县,北与上林县及来宾市为邻。县境从东西最大横距75。2公里,南北最大纵距60。6公里,面积2308平方公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是桂中南陆路交通枢纽,湘桂铁路,黎湛铁路,黎钦铁路在县境黎塘镇交汇,桂海高速公路,南梧二级公路(国道324线),南柳公路(国道322线)穿越县境,尚有宾阳至上林,宾阳至横县二级公路直通邻县。【建置沿革】今宾阳县境,古为百越(粤)西瓯之地。夏,商,周为荆州地。秦一统后(公元前214年),地属桂林郡。西汉时属郁林郡。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设领方县(县境内有领方山而得名),为县地建立行政建置之始,时治所位于今宾州镇古城村一带。时领方县域范围大致包括今宾阳县,南宁市区,武鸣县,上林县,合山市,及横县部分(原永淳县),来宾市兴宾区部分(原迁江县)。三国时代,县地为吴国属地。吴元兴元年(264年),改县名为临浦县。西晋太康年间(280年~289年),恢复领方县名,并在县域东部汉广郁地另设绥宁县。南北朝梁天监二年(503年),撤绥宁县置安城县。旋以州统郡,领方,安城两县升为郡,皆属南定州。隋朝开皇八年(588年),两郡同改为县,属郁林郡。唐朝废郡立州,领方县地属南方州。唐武德四年(621年),领方县名为岭方县,在岭方县域南部,西部分设琅琊,思干县。唐贞观五年(631年),在岭方县域置宾州(因州境内有宾水而得名),为县地设州行政建置之始。宾州属岭南道,时辖岭方,琅琊,思干,安城4县。贞观十二年(638年),撤思干县。唐天宝元年(742年),改宾州为安城郡。唐至德二年(757年),又改为岭方郡,同时将安城县更名为保城县。唐乾元元年(758年),将岭方郡恢复为宾州,时辖岭方,安城,琅琊3县。五代十国时,沿唐制,宾州隶属南汉。宋开宝五年(972年),废宾州,将琅琊,保城两县并入岭方县,隶属邕州。次年又恢复宾州建置,属广南西路。宋端拱二年(989年),上林县(原为澄州)归属宾州辖,天禧四年(1020年),迁江县(原为思刚州)归属宾州辖。时宾州共辖岭方,上林,迁江3县。元世祖初年,宾州升为路称宾州路。元惠宗至正十六年(1356年)复名宾州,属广西两江道。明洪武二年(1369年),撤岭方县并入宾州。宾州隶于柳州道(府)。清雍正三年(1725年),宾州升为直隶州,辖上林,迁江,来宾,武宣4县,十二年(1734年)降为散州,改属思恩府。清宣统三年(1911年),宾州改称宾县。民国元年(1912年),改名宾阳县(县城在宾水之北故名),隶属柳州道。次年(1913年)隶属邕南道,民国3年(1914年)属南宁道。民国16年(1927年)直属广西省政府。民国19年(1930年),属宾阳民团区。民国21年(1932年),改属南宁民团区。民国23年(1934年)改属南宁行政区。民国28年(1939年)改属武鸣行政区。次年(1940年)改属广西第八行政区。民国31年(1942年),改属广西第四行政区。1949年12月宾阳县解放后,属南宁专区管辖。1951年11月南宁专区改称宾阳专区。1952年8月改为邕宁专区。同年12月属桂西壮族自治区(1956年3月改为自治州)管辖。1958年1月自治州撤销,宾阳县属邕宁专区辖。同年9月,邕宁专区改称南宁专区。同年12月,宾阳县与上林县合并,称宾林县。次年5月恢复原两县建置。1971年,南宁专区改称南宁地区。2003年6月27日,南宁地区撤销,宾阳县划归南宁市管辖“中国宾阳网站”www.binyang.gov.cn。
【地形地貌】宾阳县整个地势南高北低,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县境东,南,西三面边缘土山环亘,北及东北面边缘石山群立,中部为不闭合盆地,属大片冲积平原,北部及东北部为溶蚀平原及缓丘地区,东部为低山丘陵地带,东南部为高低丘为主的丘陵区。中部平原,延伸至新桥,宾州,大桥,武陵,古辣,甘棠等镇,面积57626。67公顷,占全县总面积的24。9%。海拔高度在100米~120米之间,虽有部分丘陵,但高低相差在10米以内,起伏甚微。宾阳一武陵山前平原面积446平方公里,地表平坦,堆积层厚度较大。北部,东北部溶蚀平原及缓丘地区,延伸至邹圩,新圩,宾州,洋桥,和吉,黎塘,王灵等镇,海拔85米~110米之间,面积816001公顷,占全县总面积的35。21%。东部低山丘陵区起伏变化较大,山坡相对高度一般在100米左右,坡度多在15~40度之间,面积20740公顷,占全县总面积的8。96%。据统计,全县平原面积为823平方公里,合82386。67公顷,占全县总面积的35。6%,丘陵面积719平方公里,合91973。33公顷,占全县总面积的31。1%。县境内有山峰200多座,海拔500米以上30多座。山脉分两大支。东支镇龙山脉,盘踞于县境东和东南部边缘,与贵港市,横县交界,东西长32公里,南北宽27公里,山沟深壑狭窄,山峰海拔多在7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多半在100米~200米以上,主峰镇龙山海拔1170米,为全县最高山峰。西支大明山余脉,绵亘县境西南与南部,其扭轴位于宾阳县思陇镇与上林,武鸣两县交界处,东分支在新桥,芦圩,武陵,古辣等镇,长43公里,宽13公里,一般海拔500米,西分支为宾阳县与邕宁,横县的界山,主峰白凿山海拔1041米,为宾阳县的第二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