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开展残疾人康复、教育、劳动就业、扶贫、文化、体育、科研、用品用具供应、青岛市残疾人联合会,http://www.qdpf.org.cn,社会福利、无障碍设施和残疾人预防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扶助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
2、团结、教育残疾人,遵守法律,履行应尽的义务,发扬乐观进取精神,自尊、自信、自强、自立,青岛市残疾人联合会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
青岛市残联的主要任务是:
青岛市残疾人事业力求在不断创新和突破中得以更大的发展。
成功举办了10届青岛市残疾人田径运动会,培养运动员近千名,在国内外各类重大残疾人体育比赛__夺得奖牌380余枚,有数项在全省乃至全国保持领先地位,有10个项目可以正式参加国内外体育比赛,为国家和青岛市争得了荣誉。
市残联成立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在社会各界的关爱和参与下,青岛市残疾人事业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得到快速发展。市残联通过不断加强组织建设,建立健全残疾人工作体系,深入贯彻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残联协调 ”的工作方针,认真履行 “代表、服务、管理 ”职能,以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为宗旨,以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为主线,以实现残疾人安居乐业为目标,团结带领广大残疾人携手同行,共奔小康,使残疾人在康复、教育、青岛市残疾人联合会,http://www.qdpf.org.cn,扶贫、就业、生活保障、维权、文体活动等方面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圆满完成了 “八五 ”、 “九五 ”、 “十五 ”残疾人事业计划纲要规定的各项任务,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生产力水平的限制,青岛市残疾人事业还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残疾人就医、就学、就业难等问题尚待进一步解决,在社会生活中,依然存在着对残疾人不同程度的歧视与偏见。为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发展残疾人事业,保护残疾人平等的参与社会生活,青岛市残疾人联合会;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1990年12月28日《中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颁布。1991年5月24日青岛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2次会议通过了《青岛市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规定》,并报经山东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2次会议批准,于1991年10月1日起施行。
1988年5月22日,市政府批准成立青岛市残疾人事业领导小组,组建青岛市残疾人联合会(以下简称市残联),确定市残联为副局级单位,由市民政局代管。1989年2月24日,召开青岛市残疾人联合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宣告青岛市残疾人联合会正式成立。同时,青岛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成立。残疾人事业发展与管理的职能由残联承担。9月,撤消了市盲人聋哑人协会组织。
1960年6月青岛市盲人协会和聋哑人协会与市民政局社会科合署办公,负责青岛市残疾人的社会福利活动。
青岛市残疾人工作始于1950年1月。当时,青岛市民政局首次为残疾人员评定等级,代发《革命残疾人员证明书》。各级政府民政部门从解决有劳动能力的盲聋哑人就业入手,组织群众性的生产自救运动。1953年市民政局组建盲人藤器厂,专门安置盲人从事藤编生产。对于暂时无法就业,而生活确有困难的残疾人,由政府发给救济。青岛市残疾人联合会,http://www.qdpf.org.cn!50年代中期青岛市设立了盲人福利会和聋人福利会。1958年大跃进时,青岛市新建一批社会福利生产单位。先后安置80余名盲人和90余名聋哑人参加街道民办工副业和社会福利生产。1958年10月,由青岛市民政局、教育局、体委、卫生局等单位的负责人和盲人聋哑人协会中的知名人士组成青岛市盲人聋哑人协会筹备委员会,筹备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市民政局社会科,并配有专职干部负责筹建工作。同年,青岛市举办了第一届聋哑人运动会,并成立青岛市盲人业余文艺演出队,开展残疾人文艺体育活动。
行业,机构,公司,非营利组织,青岛市残疾人联合会官网:http://www.qdpf.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