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真:0833 2131408
网站信箱:
2012年,乐山的主要工作思路是:以科学发展为主题、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推进跨越为主旨,牢牢把握 “稳定增势、高位求进、加快发展 ”工作基调,紧紧围绕 “两化 ”互动发展推进年工作主题,一手抓项目投资加快发展,乐山市人民政府,http://www.leshan.gov.cn,一手抓发展环境综合整治,推进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确保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5%、力争增长16%。
发展方向
(七)社会事业。全市有各级各类学校1156所,其中高等院校8所。普通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在校学生37.1万人、专任教师2.4万人。全市有各类卫生机构971个(不含村卫生室),其中三甲综合医院2所、三乙中医医院1所,卫生技术人员1.48万。有国家级全民健身中心1个,乐山市人民政府省、市级体育传统项目示范学校74所,艺术表演团体5个,群众文化馆12个、博物馆5个、公共图书馆11个。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为98.2%、98.6%。
(五)交通建设。乐山位于成都、川南、攀西三大经济区结合部,横跨成渝经济区成绵乐发展带和沿长江发展带,是成都经济区核心圈层的重要枢纽城市、成渝经济区重要交通节点和港口城市。正大力实施 “千亿交通工程 ”,加快构建交通次枢纽和港口城市。成昆铁路、成乐和乐宜高速纵贯全境,成绵乐铁路客专、乐(峨)雅高速乐山段将于今年建成;乐自、绕城高速和乐山港一期工程等项目加快建设;岷江航电综合开发将于年内动工建设,仁(沐)新、乐汉高速可望年内开工;成昆铁路扩能改造、成贵铁路等项目前期工作有序推进。市境内国、乐山市人民政府,http://www.leshan.gov.cn,省干线改造基本完成,路面使用性能指数、公路技术状况指数居全省前列,实现乡乡通硬化路、村村通公路。
(三)农业经济。乐山农业生产条件良好,是四川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畜牧、茶叶、林竹、蔬菜、中药材等优势主导产业发展充分,荣膺中国绿茶之都称号,茶业综合发展水平和人工林蓄积量居全省第一。产业化、标准化、组织化程度较高,截至2011年底,全市农业产业化带动主体达3184个,乐山市人民政府;产业化种植业基地达620.3万亩,年出栏生猪373.7万头。拥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和6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8个全国农民专合组织示范单位,18个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6个省级产业基地强县获准建立,9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农产品)、44个有机食品、58个绿色食品通过认证。2011年,全市农业总产值195.3亿元,其中畜牧业产值占48.5%。
(一)工业经济。乐山是四川重要的工业城市,工业门类齐全、发展基础较好。2011年,全市工业化率58.2%。电子信息、新能源、现代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快速成长。多晶硅及太阳能光伏产业具有较强竞争优势,是中国硅材料研发生产的发源地、国家硅材料开发与副产物利用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正在建设全国首个硅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冶金建材、盐磷化工、农产品加工等传统产业优化发展,不锈钢、乐山市人民政府,http://www.leshan.gov.cn!建筑陶瓷产业规模居西部第一。全市建有产业园区(工业集中区)12个,其中省级开发区2个、省重点培育园区5个,乐山高新区创建国家级高新区通过科技部审查。全市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14家,其中8家跻身省重点培育大企业大集团行列,3家产能规模超百亿元。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3家,国家级技术研究应用中心1个,省级创新型企业43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个、企业技术中心18个、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2个;拥有中国驰名商标9件、四川著名商标32件。201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42.2亿元、增长23.5%。
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乐山有人类活动的历史可追溯至石器时代,历史悠久,文化璀璨。春秋时期是蜀王开明故治。秦统一中国后,于市境内置南安县,隶属蜀郡,后曾改属犍为郡。乐山市人民政府北周大成元年(公元579年),取 “郡土嘉美 ”之意,置嘉州。宋改嘉州为嘉定府,元改为嘉定府路,明降为嘉定州。清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复升为嘉定府,并在府治置乐山县,取城西南五里 “至乐山 ”为名, “乐山 ”之名沿用至今。1950年,设乐山专区。1985年,撤销乐山地区建地级市。1997年行政区划调整,眉山等6县划出。乐山被誉为 “士大夫之郡 ”,是郭沫若的故乡,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个、中国民间艺术之乡2个。
教育,政府组织,地方政府网站,乐山市人民政府官网:http://www.leshan.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