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31-88823764
从岳麓书院到湖南大学的千年建设历史中,在这个优美的校园里,倾注了多少劳动血汗和聪明才智,演现了各种不同时代的文化学术思想和复杂斗争,反映了祖国文教事业的历史进程,它所遗留的文物史迹,都是生动的历史见证,是书院文化精神的见证。书院精神是在书院的发展历程中形成的,经过千余年的传承与创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价值取向、岳麓书院官网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的精神。
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废学堂,乃迁入湖南优级师范学堂,改名湖南高等师范学校。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高师停办,又迁入湖南工业专门学校,仍就书院基址扩建,并创辟实习工厂(今址),从此麓山开始了工科教育建设。1926年2月1日省立湖南大学(1937年改国立)在书院正式成立。
清代两百多年间,岳麓书院▲修建更密,志载大小修建活动达数十次之多,且多有朴学大师掌院,传书院经世致用之风。其中较为突出或有所创建的: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巡抚周召南倡修,基本承明遗制。康熙廿三年(公元1684年)巡抚丁思孔再修,次年得康熙御书 “学达性天 ”额及十三经等赐书十六种,便成现存书院中轴后部规制。乾隆年间对环境风景建设又多有所创。院长罗典辟院旁隙地为园池,栽花木,标以 “八景 ”。清代最后一次大规模修建是在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岳麓书院官网,巡抚刘昆重振书院,留下书院的最后形制规模,现存书院古建亦多经此次重修或重建。
南宋乾道元年(公元1165年)安抚使刘珙因旧址复建,保持了原有规制。刘珙延请张栻主持教事。随后朱熹自闽专程来访,与张栻论学,首开书院会讲先河。至绍兴五年朱熹出任湖南安抚使,书院 “更建于爽垲之地,规制一新 ”。其时, “学徒千余人,食田五十顷 ”。谚曰: “ lsquo;道林三百众,书院一千徒 rsquo; ”,书院规模有了很大发展。
岳麓书院官网,教育,大学。
岳麓书院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湘江西岸秀丽的岳麓山下,湖南大学校园之中,为我国著名的 “四大书院 ”之一。它自北宋创始,历宋、元、明、清各代,兴学不变。随着清末改革学制,废书院,办学堂,辛亥革命后改高等学校等,直至湖南大学,均因旧址扩建,千余年来都是湖南高等学府所在,反映了祖国文教事业的悠久历史,是十分可贵的文物史迹。自上世纪八十年岳麓书院经由湖南大学管理和修复以来,书院延续了千年的教育办学和学术研究传统,成为了全国书院中承继其传统功能的典型代表,被外界誉为 “千年学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