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政编码:541004
校址:桂林市骖鸾路5号
我校2008年高考一本二本上线取得重大突破:本科上线人数为115人,本科上线率为40.2%,文科上线率为37.9%,理科上线率为42.3%。我校小班教学成效显著:一班本科上线率为94%,二班本科上线率为71%,三班本科上线率为78%。我校2009年高考再创辉煌,本科上线123人。桂林市第一中学,http://www.gxglyz.com,其中一本上线5 人,二本上线73人,本科上线率44.24%。我校实行小班教学模式,成效显著。理科小班一本上线2人,上线率5.3%,二本22人,上线率57.9%,三本上线35人,上线率92.1%;文科小班一本上线3人,上线率7.6%,二本上线18人,桂林市第一中学上线率46.2%,三本上线35人,上线率89.7%;艺术班二本上线28人,二本上线率65.12%,三本上线32人,三本上线率74.42%。在桂林市同级学校中,我校高考成绩名列第一。
一中的校友们情系穿山,经常有人远隔重洋从四面八方回来探望母校谢师访友,他们自发编印的《校友通讯》已刊出110期,从通讯上的一首小诗可以看出他们对母校的怀念: “少年稚气夸言志,救国兴邦梦寐求。名校良师锤炼苦,穿山脚下几春秋 ”。动人的故事很多,校园内弘毅峰(螺蛳山)下的碑刻足以为证。
一中成立后,政府以此为桂林市的教育基地,委派一批老党员和一批懂教育会教学的骨干,充实一中的力量。学校从严治校,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建立了农场、工厂;组织了剧团、歌咏队、乐队,球队。桂林市第一中学,http://www.gxglyz.com,每天5节正课外,早晨有20分钟早操,下午有45分钟的文体活动,晚上有90分钟的自习,1-2周有一次劳动课。学生在班主任和指导老师的指导下,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中心开展各种活动。40年代蜚声西南,50年代名震八桂大地。这不仅是因为它每年有一大批学生考上北大,清华,整个班考上大学,而且还向国家输送了两名体操明星,一名八一队篮球队员,一名香港中乐队队长。1959年9月,广西教委在一中召开全广西 “劳卫制 ”达标现场会,当时的教育部长杨秀峰亲临视察,肯定一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桂林市第一中学;培养出高素质人才。40年代社会曾流传一句顺口溜: “读了两年考西大,读满三年考清华 ”;50年代有一句口号: “过长江,跨黄河,直抵清华园 ”,反映了社会对一中的高度赞誉。60年代越南阮文追少年军校千余名中学生与一__同办学,两国同学亲如兄弟,友谊延续至今。
教育,学校,中学,桂林市第一中学官网:http://www.gxgly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