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学校定位的悄然变化。随着市县重点中学优质教育资源的扩充,城堡两地高中的扩充以及民办初中的招生规模扩大,我们的生源发生了较大变化。高中生源下降为以第三层次为主。面对变化,我们将教学目标的定位也作了相应调整,从原先的争本科率调整为以培养大专高职生为主。教学方法、策略也作了相应调整,我们应用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崇明县大新中学官网提出了《农村中学创设智能环境的实践研究》的课题,着力为学生多元发展创造条件,开辟通道。近几年,我们大专以上录取率在80%以上。今年已有40%的学生在提前招生中被录取。当然,更大的变化还在于我们更加强化了育人意识,更加明确提出了 “为成才更为__ “的办学理念,崇明大新中学▲始终将育人放在首位,将学生引向 ”__、成才、成事 “的持续发展之路,在新的转折时期,师资队伍建设也出现许多新问题,为此我们又及时提出了《以四会式校本研修为抓手,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能力的实践研究》,开展四会式校本研修,全面提升教师能力,以适应课改需求和学校持续发展需求。
第五是注重硬件建设,优化育人环境。二十多年来学校硬件设施得到较大改善。计算机房、崇明县大新中学官网,多媒体制作室、校园网等相继建成使用,校舍房屋改建后焕然一新,校园环境优美,绿树成荫,四季花开,既满足了教育教学需要,又创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
第三是深化课程教材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这一时期,学校也参加了一期课改和二期课改,使教师的教学理念不断提升,教学方法不断优化,促进了学生全面的可持续发展。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学校全面拨乱反正,进入了新的发展期。首先体现在学校建立、健全和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逐步形成了一套民主科学、行之有效的校务管理制度,并逐步走上了依法治校、崇明大新中学▲,以德立校的发展之路。
4、文革后的复兴时期(1976 mdash;2000)
解放后,招生数不断扩大。1956年转为公办,1959年增设高中,文革前有四届高三毕业生。在李敦信校长的领导下,教学质量节节攀升,1965年,高考录取率达80%以上。四年中有一批学生进入北大、清华、复旦、崇明县大新中学官网交大等名校学习,学校成了学生成长的摇篮,在崇明岛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创校史辉煌。
初创时期的大新中学,成了培育__志士的摇篮。抗战时期__地下党在学校成立了男、女生地下支部各一个,还建立了 “读书会 ”、 “青抗会 ”等先进组织,培养了一批有知识、忧国运的有志青年,一批青年学子从这里走上了苏北__前线。由此学校被誉为 “__民主堡垒 ”。
1、建国前的创建时期。(1939 mdash;1949)
学校现有14个教学班。
崇明县大新中学官网,教育,学校,中学。
大新中学创建于1939年春,原名为 “国英算专修馆 ”,曾改名为 “新河补习所 ”。1940年正式更名为 “崇明县私立大新初级中学 ”。1956年,学校转为公立, 1959年增办高中,学校成为全县五所完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