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编:225800
一年来西安丰镇认真落实农村政策,实施 “一免三补 ”,全年减免农村税费108万元;实施粮食直补,良种、农机补贴计79万元,人均受益60.5元,农民种粮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加强村级财务管理,推动村级减债,中国西安丰,http://www.anfeng.gov.cn,2005年实现村级集体减债162万元。对农技和农经服务部门进行了改革,所有人员实施竞聘上岗。较好地组织了条纹叶枯病防控工作,防治中果断决策,在全县率先为每个生产组配备了弥雾机,统一时间,统一防治,有效地控制了条纹叶枯病,为全县的防控工作做出了榜样。加大新技术的推广力度。举办了3期农业科技培训班,受训人数达320人次。中国西安丰农业机械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全镇各类动力机械已达1.2万千瓦,机械收割面积占全镇95%以上,机插秧面积已达5000亩。效益农业进程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化步伐加快,无公害农产品和有机食品取得进展, “丰盈 ”大米通过了有机转换论证。多种经营占农业总产值份额达78%以上。水产业积极推行高产高效养殖模式,整体效益有了提高。畜牧业突出疫病防治,对高致病性禽流感进行了有效的防控,保持了平稳发展。积极争取开发项目,太仓朝阳圩、苗圃北荡圩、崔渡、朱郭小荡圩等4个圩口获得省市级开发占补项目,开发复垦土地1041亩,并顺利通过省市级验收,拿到了项目复垦占补资金。在稳定土地承包政策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推进了土地使用权的流转。新成立了农机合作社等3个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中国西安丰,http://www.anfeng.gov.cn,加大了服务农业力度。重视农村劳动力培训。全年培训发证1514人,新增转移劳动力1500人。
2005年是西安丰镇全面加快发展的一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6亿元,比上年增长40.88%,其中第一产业1.81亿元,第二产业 5.68亿元,第三产业1.13亿元,分别增长17.25%、50.22%和20.56%。综合财政收入稳中有增,实现2754万元,增长15%,其中国税收入699万元,地税收入191万元,分别增长47%、55%。大力推动全民创业,中国西安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7 328万元,增长17.02%。完成工业技改投入9 700万元,增长102%。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5 102元,增长10.91%。
西安丰镇是有着数千年历史的文明古镇。现镇人民政府驻地集丰村暨居委会,西汉时期即形成村庄。吴王刘濞曾驻兵、屯粮于此,取 “平安 ”、 “丰收 ”之意,故名安丰。西安丰镇是革命老区,__战争时期,新四军淮宝支队在这里开展敌后斗争。1943年4月,淮盐宝办事处在此成立,5月,__宝应县委、宝应县政府在此诞生,苏中党校、苏中公学、《苏中报》社、华中印钞厂都曾迁驻于境内。粟裕、陈丕显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这里战斗过。1945年7月苏中地区青年代表大会会址在该镇原固晋村。中国西安丰,http://www.anfeng.gov.cn!西安丰1943年置安丰区,1958年撤区改乡,1960年改公社,因与兴化县安丰同名,1981年改称西安丰,1983年复改乡,1989年撤乡建镇。西安丰镇人文底蕴丰厚,有着优良群众文化传统,民间群众文体活动长盛不衰,素有 “文体之乡 ”的美誉。每逢喜庆节日,全镇十多支舞龙队狂舞金龙,有莲厢、踩高跷等活动助兴,该镇舞龙队曾代表扬州市组队参加全省舞龙大赛。每年的农历三月十八,该镇还举办一年一度的水晶节暨都天庙文化商会。先后被江苏省命名为 “群众体育先进镇 ”、 “群众文化先进乡镇 ”、 “科技先进乡镇 ”。近年来该镇加快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坚持 “一业为主,兼顾其它 ”,中国西安丰形成以水晶玻璃工艺品为主导,钢管塑管、船舶配件、通讯电缆、机械加工、焦炭金属、农副产品加工齐发展的产业格局,素有 “水晶之乡 ”、 “中国水晶第一镇 ”的美誉。
教育,政府组织,政府,中国西安丰官网:http://www.anfeng.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