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雨镇教育事业日新月异。学校建设规范化,现有中学一处,小学12处,幼儿园13个,教职工265名,入学率连续十年达100%。
化雨镇现有村级文化大院21个,其中6个村配备了图书,,化雨镇人民政府,http://www.huayuzhen.gov.cn,20个村配置了全民健身器材。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不断加强,群众文艺表演队17个,曲艺人员34名,唢呐队常年坚持活动,可谓是 “唢呐之乡 ”。村村通有限电视,入户率达40%,古遗址26处,古建筑2座,古槐树4棵。
六、文教卫生事业
紧紧围绕 “全党抓经济,全力抓工业,化雨镇人民政府全心惠民生,全民促和谐 ”的工作思路,充分挖掘地方优势,全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创新招商模式,全速推进新开工项目建设进度,加速现有企业提质增效。
在做大做强有机大蒜产业的同时,以规划总面积36000亩的金乡县现代农业示范区为依托,力争用3-5年时间,打造 “中国食用菌之乡 ”,先后培育了晨雨菌业有限公司、旺旺菌业有限公司等一批食用菌生产、加工龙头企业。同时,按照 “围绕产业建基地,建好基地兴产业 ”的发展思路,扶持建设了金乡县绿宝园有限公司和李堂有机黄瓜种植基地,使有机蔬菜种植实现了量的跨越和质的提升。化雨镇在强势推进种植业的同时,大力实施 “一村一品 ”养殖工程,东刘獭兔、周楼朗德鹅、赵寨蚂蚱等特色养殖更是鼓起了农民的腰包。
化雨镇按照 “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的目标要求,突出提升农业发展标准,创新农业发展方式,化雨镇人民政府,http://www.huayuzhen.gov.cn,立足从发展设施农业和有机农业方面寻求突破,带动化雨农业向集约化、产业化转型,实现由农业大镇向农业强镇的转变。
化雨镇境内有东沟河、苏河,金鱼运河贯越东西南北,水资源丰富,四季分明,属温带雨林性气候。水里基础设施完善,是旱能浇、涝能排。在苏河、东沟河境内修建了3座引黄节制闸,实现了路硬化、田成方、沟相通、林成网,林网覆盖率达90%以上。
民国时期,化雨镇人民政府;先后在化雨集设区、建镇。建国后,化雨为二区,1952年5月划为九区,1958年3月命名为 “化雨乡 ”,1958年8月更名为 “化雨人民公社 ”,1984年又更名为 “化雨乡 ”,2010年7月正式获批为化雨镇。
化雨镇是历史上周总督、胡天官的故乡。化雨集唐朝时期安庄,名曰 “小业镇 ”.据传,古时筑寨挖土围村,在坑塘内挖出一大鲶鱼,村民将鱼肉分吃,把鱼头挂在树上晒干。后听一老者说:鱼头比鱼肉还好吃。逐将鱼头炖吃,香气随风飘至十里外的鱼台县汶(闻)香集村,故有 “十里飘香干鱼头 ”之称。因此,将村名为更为 “干鱼头 ”,简称 “干头 ”。后因天气干旱,连续两年降雨甚少。百姓吃水都困难,整天盼雨、求雨。化雨镇人民政府,http://www.huayuzhen.gov.cn!都未如愿。忽有一天,村里来了一个疯和尚,入户化缘,从不讨饭、索要银钱,口中念念有词,到处游说: “天不下雨莫害怕,老衲化缘救大家,若设坛台登足下,化来甘霖哗啦啦。 ”
素有 “中国大蒜第一镇 ”美誉的化雨镇是金乡大蒜的发源地,辖46个行政村,115个自然村,总面积74.6平方公里,总人口4.6万,2010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9620元。化雨集是化雨镇政府驻地,位于金乡县城东南12公里,是金乡大蒜之乡的发源地,东临鱼台县鱼城镇、李阁乡,西与王丕镇、兴隆乡接壤,南与司马镇、化雨镇人民政府肖云镇相连,北与鱼台县罗屯乡毗邻。化雨境内公路纵横,河道成网,105国道、346省道穿区而过,交通通讯事业跨入市县先进行列。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工业强镇不动摇、坚持农业富民不动摇、坚持统筹城乡发展不动摇、坚持民生事业发展不动摇。带领全镇干部群众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抢抓机遇、苦干实干,短短几年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先后获得了 “全省信访工作先进乡镇 ”、 “全省城乡低保规范化建设先进单位 ”、 “全市教育强乡镇 ”、 “全市平安建设模范乡镇 ”和 “全县先进基层党委 ”等多项荣誉称号。2006年以来全县乡镇综合实力排名连年攀升,2009年位居第三,2010年上半年在全县科学发展观摩综合考核中获得乡镇一等奖。
教育,政府组织,政府,化雨镇人民政府官网:http://www.huayuzhen.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