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0853-5230103
当前,全县各族干部群众立足紫云县情,紧紧围绕2011年的预期目标,进一步坚定信心、群策群力、抢抓机遇、扎实工作,努力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网,http://www.gzzy.gov.cn,为实施好 “十二五 ”规划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开好头、起好步。
财政金融运行稳定。2010年全县实现财政总收入13200万元,是2005年的2.95倍,增长194.64%,年均增长24.13%。地方财政收入10006万元,是2005年的3.29倍,增长229.04%,年均增长26.90%。财政支出90818万元,是2005年的3.93倍,增长293.15%,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网年均增长31.50%。全县各项金融存款余额201568万元,比2005年增加146536万元,增长266.27%,年均增长26.95%。各项贷款余额96940万元,比2005年增加47693万元,增长96.84%,年均增长14.51%。
经济持续快速增长:2010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103600万元,比2005年的55160增加48440万元,增长62.25%,年均增长10.16%。粮食总产量2010年为11.56万吨;2005年全部工业总产值为26271万元发展到2010年为58600万元,增加32329万元。
在 “十一 middot;五 ”时期,县委立足县情,充分对社会经济各个领域进行研究,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改革开放,形成多种经济共生繁荣,有力地保证了经济的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国民经济结构发生质的飞跃,全县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水能资源:县境内的河流属珠江流域,分属红水河、北盘江两个水系。红水河水系面积1469平方公里,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网,http://www.gzzy.gov.cn,占全县面积的64.57%,北盘江水系面积806平方公里,占35.43%,全县流域面积2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17条。河流多穿流于崇山峡谷之中,加之地势起伏变化,水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可开发的水能资源达12.0万千瓦,可实行梯级连续开发,集发电、水库灌溉,旅游为一体,相得益彰。已开发的发艾、格八、板母等三处电站,装机容量7600千瓦,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网;建成的的小穿洞电站8000千瓦已经发电上网,尚待开发的有大穿洞、黄家湾水库及坝后电站等,装机可达5.4万千瓦,水能资源利用前景广阔。生物资源动物野生类资源有国家二类保护珍稀动物猕猴、林麝、穿山甲,三类保护动物大灵猫、红腹锦鸡、蛇等;常见的有大蟾蜍,棘腹蛙等,爬行动物主要乌龟、蛇、鳖等,哺乳动物有鼠、免类、狸等几十种。树种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树种有:榉木、银可、杜仲、翠柏、檫、楠、马蹄菏、红豆衫等。县内共有各类药材1700余种,常见的有杜仲、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网,http://www.gzzy.gov.cn!黄柏、银杏、天麻、三七、砂仁、黄连、金银花、灵芝、蛇莲、半夏、天门冬、通草、茯草、龙胆草、百部、百合等271个品种。
历史沿革:紫云自治县历史上殷周时属鬼方辖地,战国属夜郎国,晋属夜郎郡,唐朝时期为降昆县,宋朝时为和武州,元朝时于今县境火花罗黎寨置和弘州,明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置康佐长官司,隶安顺州。清雍正八年(1730年)于今县城置归化厅,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网置归化工理苗府,意指苗胞多(苗族)夷胞少(布依族)。故称归化理苗府。后因江汉同胞寓籍日众,名实不符,乃清光绪末年改称归化理民府, “归化 ”二字意指使苗夷胞 “归顺 ” “造化 ”。民国二年(1913年)改厅为县,因 “归化 ”二字含意欠雅,遂以城西有紫云洞,改名为紫云县。解放后,1949年 mdash; mdash;1955年隶属安顺专区,1956年 mdash; mdash;1957年划归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管辖,1958年 mdash; mdash;1960年撤销紫云县,将县城北部化归长顺县,南部划归望谟县。1961年恢复紫云县建置,1966年2月建立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至今。
生活服务,地方,地方政府,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网官网:http://www.gzzy.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