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84年8月开始学校中层干部实行聘用制,学校成立了行政办公室,设主任一人兼管文档,人事劳资及党务。1987年12月办公室配备了专职保卫干事,1989年11月配备了人事劳资干事,1989年10月正式将文档移交于原团委__。
1981年9月,张学忠副校长调市第二中任校长,原市第二十中教导主任罗开华__调市第二十三中学任校长。
校级领导有:孙莲茹__任党支部__兼校长,副校长由马玉桂__、张学忠__担任。乌鲁木齐市第二十三中学官网下设教务处,正、副主任四人,党团办公室、总务处及各学科备课教研组。教职工128人,其中少数民族教职工28人,党员11人(少数民族党员1人)。
1978年9月24日乌鲁木齐市召开首届市属教师代表大会,乌鲁木齐市第二十三中学初三年级组作为先进集体参加了代表大会,乌鲁木齐市第二十三中学▲先进个人代表有韩富新、张礼玉、王秀林参加了代表大会。
1976年粉碎 “四人帮 ”,结束了 “文化大革命 ”,经过拨乱反正,特别是党
乌鲁木齐市第二十三中学前身是在原乌鲁木齐市第六小学校的旧址和规模上建立起来的。第六小学是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建国前建立最早的学校之一,由1937年一位顾姓老先生在沙依巴克区经一路一座山神庙中办起的私塾学堂而发展起来的(1958年拆除),1939年又为迪化县立碾子沟国民小学校,随着班次的增多,小山神庙已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于是1946年经迪化市市长屈武批示迁入原盛世才时期的畜牧训练班(一座俄式工字形砖木结构的建筑)内,并正式定名为 “迪化市立国民第六小学 ”,当时学校发展到18个教学班,乌鲁木齐市第二十三中学官网,840余名学生,34名教职工。1949年解放后更名为 “迪化市第六小学 ”,仍然维持解放前夕的建制和规模。1953年迪化市更名为乌鲁木齐市。故 “迪化市第六小学 ”就更名为 “乌鲁木齐市第六小学 ”,下属有山神庙一分校,仓房沟二分校,1956年在经三路设第三分校,至此市第六小共有38个教学班,1000余名学生,42名教职工,四年级以下实行二部制教学。1960年市第六小学的仓房沟二分校移交给市第十八小学,经三路的第三分校移交给市第二十二小学,市六小学在北面空地修建平房教室10间,西面沿河平渠修建教室4间,均为土木结构,基本缓解了儿童就近入学的问题。1963年5月24日下午市第六小学西侧平房教室倒塌,当时多名学生和一名老师不同程度地受伤,乌鲁木齐市第二十三中学▲,1964年春天,坍塌教室的一堵残墙倒塌,使一名女学生被砸身亡。1966年学校开始设有革委会主任和副主任各一名,副校长王存孝担任革委会主任。1971年学校共有两名教职工党员,归属沙区文教科党支部领导。1972年乌鲁木齐市教育局和沙区政府等方面的领导来市第六小学视察工作,认为市第六小学师资基础好,大部分教师是 “文化大革命 ”前的中师、高中毕业生,初步研究拟定将市第六小学逐步发展为完全初中部。1972年9月经乌鲁木齐市教育局和沙区革委会决定,乌鲁木齐市第二十三中学官网市第六小学在仍招收小学新生,学制不变的基础上扩大成初中戴帽中学,共招收了三个初一年级班和两个初二年级班。1972年秋季在市政府批准下新建了临街两层教学楼,面积2200平方米。1974年8月,将小学低年级14个班移交给市第三十四小学和市第四十二小学,以保证初中部和小学高年级的全日制教学,为正式命名中学奠定了基础。
乌鲁木齐市第二十三中学综述
民汉合校后的二十三中学,校园精巧别致,花木扶疏,绿树环绕,处处散发着浓郁的文化气息,现代化教学大楼与绿树红花,俯仰生姿;具有历史厚重感的文化墙、文化柱与铺设一新的塑胶操场,乌鲁木齐市第二十三中学▲交相辉映。处处彰显二十三中学师生团结奋进、和睦相处、积极超越的良好风貌。
2003年6月,学校被命名为乌鲁木齐市首批 “市级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 ”。2004年6月根据自治区二号文件精神,市第二十三中与市第五中学进行民汉整合,成为民汉普通高级中学。2007年我校被命名为 “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 ”。
乌鲁木齐市第二十三中学官网,教育,学校,中学。
乌鲁木齐市第二十三中学地处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黄河路351号,占地13815.7㎡,教育教学建筑面积17577㎡。学生宿舍、食堂、车库、水房、水冲厕所、茶浴房面积共3110㎡。学校教育教学设施基本齐全,建有校园宽带网、班班建有多媒体、监控系统和广播系统;学校有多功能厅、学术厅、电子阅览厅;配有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各2间,均按国家一类要求配置;两间通用技术教室、两间微机室、一间数字实验室、一间录播室、一间美术室和 “教工之家 ”活动室;建有室内篮球馆和地下运动场;有200米环形跑道及一块田径运动场、4块室外篮球场;校医务室配有常用医疗器械,图书馆面积约857.1m2,现有藏书192956册,生均70册;现有报刊277余种,资料室有各类工具书、教学参考书1497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