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藏名人字画共588幅。主要为明清以来部分书画名家、新中国__人与襄阳有关的书画作品。如明清有董其昌、杨守敬、戴熙等;当代有沈鹏、舒同、吴冠中等;党和__人有董必武、郭沫若等书法作品。还有近年来接收进馆的书画展览作品400多幅。
馆藏名优特产品档案由32个单位汇成1个全宗,共76卷。襄阳市档案局官网主要是1978年至1990年间,襄樊市工业企业争创国家优质产品、国家银质奖和部优产品时的申报材料及获奖通知、证书等,是研究襄阳从农业大市发展为 “全国工业明星城市 ”的珍贵记录。
截至2010年底,市档案馆征集、接收47位人物档案,近8000卷(件)。主要有著名军旅作家、襄阳市档案局▲长篇传记小说 mdash; mdash;《黄继光》的作者韩希梁,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原副会长、诸葛亮研究会原秘书长丁宝斋,豫剧名伶李喜华,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副会长段明贵(笔名凡夫)等有突出成就和影响人物,在历史研究、文化、艺术等领域形成的个人档案。
共征集照片(底片)、数码照片约5万张,形成时段大致为1893年至2010年之间。其中,建国前的照片比较少,主要有1910年前后襄阳市井照,1935年襄阳、襄阳市档案局官网,樊城特大水灾专题照片,加拿大著名外交家切斯特 middot;郎宁及其家人在襄樊工作生活的照片,襄樊战役中解放军战士登城的照片等。建国后的照片主要有党和__人视察襄阳的照片,反映襄阳风景名胜、城市建设的照片,反映襄阳社会变迁、经济建设及重大活动、事件、重要工程的照片,等等。
市档案馆自2000年以来,为丰富馆藏、改善结构、体现特色、提升品位,先后从社会各方面征集和接收地方特色档案资料近6万卷(件)。主要有以下四类。
新中国成立后档案共228个全宗,12万余卷(件)。主要内容为1949年10月至1995年期间原襄阳地委、行署,襄樊市委、襄阳市档案局▲,市政府(襄樊市人民委员会),及其各部门,市级各群众团体,部分企事业单位形成的文件材料。这部分档案数量大,保存完整,全面系统地反映了襄阳人民在党和政府领导下,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建设和推进改革开放的历史。
馆藏民国档案共5个全宗,1339卷。主要是1911年至1949年9月间,国民党湖北省执委、襄阳县党部,襄阳市档案局官网第五、八行署,襄阳军警督察处、法院,鄂北农林场等单位形成的文件材料。内容有党团会议、人事任免、人员登记、反共 “戡乱 ”、工商财政、交通邮政、文化教育、军事警务、民政司法、农业林业等方面档案。
馆藏革命历史档案1个全宗,共17卷。襄阳市档案局▲主要是__中原局、桐柏军区、汉南工委1947年至1949年9月期间形成的文件材料,内容涉及机构设置、干部任免、宣传教育、财政经济、对敌政策、公粮负担、剿匪、城市工作、襄樊战役、战果统计、立功嘉奖等方面档案。
馆藏明清档案计28件。明代档案主要有明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襄阳府均州郧县烧制的荆州城文字砖和董其昌书法作品。清代档案主要是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68年)至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间部分房地契和地方官员任职文件。
襄阳市档案局官网,教育,政府组织,地方政府网站。
襄阳市档案馆成立于1959年, 截至2010年底,馆藏各门类载体档案资料165639卷(件、册)。其中,馆藏档案为236个全宗,132107卷(件),资料33532册。馆藏档案资料的时间跨度为明初以来600多年。具体内容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