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 mdash; mdash;1956)
复校之后直至解放,先后毕业学生百余人。解放之后经党的培养教育,大部分成为我市和邻县市银行、财会方面的骨干。
1945年秋,__战争胜利,学校随即复校,恢复 “三余商校 ”旧名及原职业学校旧制。部分学生转入普通中学。湖州市第一中学,http://www.zjhzyz.net,时在校学生分三个年级,约50余人。
(三)复校 mdash; mdash;迁校
而后,颜致和在__地下党的领导下,建立__三余中学支部,动员一些进步学生直接参加抗战。如学生余贤廷、姜毓麟等去苏南游击区投奔新四军十六旅。
抗战开始,湖州沦陷,留城市民有不愿让子女读敌伪中学的。丁立勇有鉴于此,于1938年以教会名义,以补习文化为由,在商校原址改办初中。湖州市第一中学由主持三一社会堂社务的美国籍牧师出面为学校负责人,实际教务仍由丁立勇一手操持。尤为家长和学生所欢迎的为使用抗战前商务、中华、开明等书店出版的教科书,外语不读日语而仍读英语。在当时湖州城内,该补习班竟成为富有爱国色彩的孤岛。且所聘教师中,如颜致和(后更名为卢群一,现已离休)、徐耀千(东吴大学理学士,后病逝),地下党员颜振陆,又名颜枫(__城区区委负责人,曾在校代课)等多为人们心目中所景仰的人才,后因学生不断增加,校舍难以容纳,将全日制改为二部制,轮流半日上课。
(二)抗战时期
1932年,学校正式定名为 “吴兴县私立三余初级商业职业学校 ”,另附设商业夜校。校址仍设在三一社会堂内。汪兆祥任校长,丁立勇任教训主任。不久即由丁立勇继任校长。湖州市第一中学,http://www.zjhzyz.net,其时,经济能力有限的职工和小业主,多愿送子女入学,接受三年职业教育,使之较易谋求职业。以后几年学生总数稳定在130 mdash; mdash;140人左右。
私立三余商校解放前原是接受外资津贴的教会学校,她是湖州三一社会堂(1931年前原名为 “三余学社 ” )主办的。1919年学校初创时为业余补习教育性质,故名曰 “三余 ”,盖源自东汉董遇言: “为学当以三余,谓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也。 ”次年,汪兆祥牧师任三余学社社长,更致力于教育事业,先后办过二十几次社会服务事业,在此原来基础上正式创建商校。该社为扩展其事业,湖州市第一中学;1927年聘丁立勇(桐乡乌镇人)为该社智育部主任,主管商校工作。学校在开办英文夜班和打字科的基础上,添设英(语)、国(文)、算(学)日班,学生从原来20来人增至50余人。
(一)初创时期
教育,学校,中学,湖州市第一中学官网:http://www.zjhzyz.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