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编:514031
地址:广东省梅州市黄塘路
育才有道,再造人文。百年名校育人才,亦出名师,涌现了全国优秀教师、南粤教坛新秀,名校长、市、区优秀教师等一大批骨干教师。梅州市乐育中学,http://www.mzlyzx.com,在一百多年的岁月涤荡中逐渐沉淀下来的,不仅仅是那些光灿灿的奖杯,那些耀眼夺目的数据,更重要的是在踏实苦干中孕育和积聚的质朴务实与开拓进取相融合的精神,这种精神已凝练在百年时空中。随着时间的延伸,这一催人奋力前行的精神力量还将继续传承,使乐育走向更灿烂辉煌的明天!
优良的教学传统,优美的校园环境,现代化的教学设备(高中部全部为多媒体教室),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生前来就读。然而,因教室紧张,梅州市乐育中学近几年暑假学校招生时都不得不拒绝了众多求学者。由邹耑金、钟爱仙等境外校友捐建、楼高五层的高中教学大楼以及校友楼的落成,为学校的持续发展增添了必备的硬件条件。
梅州市一级学校乐育中学源于1902年,是兴梅地区最早创办的中学之一,她融合了中国式的平民教育和欧洲的办学理念,成为梅县第一间以自然科学教育为主的中学。建校一0六年来,为祖国各行各业输送了无数人才,素有 “博士、名医摇篮 ”的美誉。一届又一届的学子在美丽的乐育校园饱读诗书、潜心求学,他们中有 “虚拟人之父 ”钟世镇、张如心、梁伯强、江欢成,刘迪华等五位院士,另有48位留学博士;有教授、高级工程师等200多位;有原国家邮电部长杨泰芳、中国交通集团副总裁陈奋建等数十人担任国家、省、市、厅级领导职务;有梅州市荣誉市民黄丽群、黎次珊、梅州市乐育中学,http://www.mzlyzx.com,林苑如及余木泉、邹耑金等一大批实业家,他们在众多领域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2002年秋,学校被评为 “梅州市一级学校 ”,2007年高分通过复评。
学校占地面积41514平方米,其中绿化占地25108平方米,新建校舍面积20000多平方米,其中有中华总商会会长曾宪梓先生及其夫人黄丽群校友捐建的 “丽群楼 ”和 “丽群大礼堂 ”;旅港邹耑金、涂禄昌校友捐建的 “八十五周年纪念图书馆 ”;香港嘉应商会名誉会长黄华先生捐建的 “兢业楼 ”;旅印尼校友姚仕伟先生和李运钊先生捐建的 “畅群楼 ”;海内外校友捐建的 “八十五周年纪念楼(科学馆) ”;旅泰实业家余木泉、钟爱仙校友伉俪捐建 “新北校门 ”;旅印尼实业家黎次珊校友、汤建英女士捐建的 “建山楼 ”;由黎次珊校友牵头和同届及部分广州校友捐建的 “南校门 ”;旅港校友林苑如复建 “明露亭 ”;2007年校友捐建 “校友楼 ”、邹耑金、钟爱仙等境外校友捐建 “师恩楼 ”,曾宪梓博士、黄丽群校友捐资200万元把运动场改造为标准塑胶运动场,使学校容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949年9月,梅县解放,1950年梅县圣约瑟中学并入我校。1952年人民政府接管乐育中学,梅州市乐育中学;学校由私立中学改为公办中学。同年,梅北中学高中学生又合并到乐中。学生人数由新中国成立之前300余人增至1000多人教职工由30多人,增至80多人。1960年,学校改名为 “黄塘中学 ”;1961年秋停办高中,改名为初级中学;1969年复办高中,学制为高、初中各两年。1966年至1976年 “文革 ”期间,乐育中学与其他学校一样,横遭浩劫。
当时学校为便利学生能毕业后升入上海同济大学就读,特开设德语课,除国文、历史、地理采用汉语讲授外,其他各科均用德育教学,是全国用德语教学的四间中学之一。是年,校名改为乐育德文中学校。1914年由万保全(瑞士人)任校长。万在任期间,陆续兴建校舍,开辟体育运动场。在校兴起近代足球运动,开创梅县足球运动之先河。这段时期,梅州市乐育中学,http://www.mzlyzx.com!学校治学严谨,校风优良,毕业生投考各大学均获录取,声誉日隆。原嘉应五属和闽赣边区各县慕名而来的学生为数不少。1920年至1925年间,校舍逐年扩建,学生人数逐年增加,成为一兼具有相当规模的中学。
教育,学校,中学,梅州市乐育中学官网:http://www.mzlyz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