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龚泉晖
(注:文中涉及指标数字统计公报中有的以2010统计公报为准,统计公报没有的以部门提供数字为准)
mdash; mdash;现代农业发展的示范区。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根据我市自然条件、资源优势和区位特点,中国建瓯,http://www.jianou.gov.cn,大力发展绿色特色农业,加强对台农业合作交流;坚持以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大力发展农业专合组织,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mdash; mdash;笋竹产业发展的先行区。发挥竹林面积居 “中国竹子之乡 ”榜首的优势,大力推动笋竹产业发展技术创新,拓展笋竹资源的利用领域,建立优质、高效、可持续经营的竹林资源体系和具有区域特色的笋竹加工体系,打造全国笋竹产业发展的先行区。
人民生活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87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932元。中国建瓯年末城镇单位在岗从业人员1979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45%。年末全市各类保险人数14.57万人次。
基础设施为江浙入闽咽喉要地,交通便捷。浦南高速公路、峰福铁路、国道205线与省道204线、303线贯穿而过,市区距武夷山机场100公里;峰福铁路电气化改造顺利完成,松建高速公路、建闽高速公路、京福高速铁路和省道204线、303线相继开工建设,建瓯逐渐成为闽北乃至全省重要的交通枢纽。小松500千伏、东安220千伏和南雅、徐墩110千伏输变电工程投入试运行,城区电网改造基本完成。城市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营,人民南路、建溪大桥、水南大桥等开工建设。
对外经贸2010年全市新批利用外资项目6个,合同利用外资9178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6622万美元。全市外贸出口总额12998万美元,成为闽北首个突破1亿美元的县市。中国建瓯,http://www.jianou.gov.cn,主要出口产品有茶叶、竹木制品、笋制品、工艺品、食用菌等,主要出口日本、美国、韩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
商贸流通历来为闽北商品集散地和贸易中心,为国家商务部首批 “万村千乡市场工程 ”、 “农村商务信息服务工程 ”试点县(市)。2010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1.63亿元,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27.77亿元。全市城乡共有市场49个,其中年贸易额上亿元的4个。各类超市近30家,其中大型超市5家。已建成农副产品信息中心、农业技术中心、中国建瓯;农业科技信息中心、农业农村工作信息中心等四个信息中心,为农副产品流通搭起了 “金桥 ”。汽车、摩托车贸易和运输服务业发展迅速,拥有多家汽车销售公司。
农业经济建瓯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素有 “金瓯宝地 ”、 “绿色金库 ”、 “竹海粮仓 ”、 “酒城笋都 ”之称。2010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7.4亿元。现有农产品加工规模企业148家,年产值72.71亿元。木竹、茶果、畜禽三大农业主导产业和粮食、蔬菜、食用菌、锥栗等十三个重点农产品优势明显。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市、 “全国重点林业县(市) ”、全省柑桔生产基地市和 “中国名特优经济林锥栗之乡 ”,盛产食用菌、莲子、泽泻、仙草、松脂等多种土特产品。中国建瓯,http://www.jianou.gov.cn!笋制品、茶叶、莲子、芦柑、葡萄、大米等众多农产品获绿色食品或无公害有机食品认证,建瓯锥栗获得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历史沿革建瓯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有文字记载的历史3000多年,是一座有着1800多年建县历史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西周时期为 “七闽 ”地,秦时属闽中郡。东汉建安元年(公元196年)设建安县,是 “福建 ”历史上最早设置的四个县之一。三国吴景帝永安三年(公元260年)设立建安郡。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设建州, “福建 ”之名即为福州、建州各取首字而来。宋绍兴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改建州为建宁府,是福建历史上最早设置的府。1913年撤府,并建安、瓯宁两县为建瓯县。1992年10月撤县设市。历代为郡、中国建瓯州、府、路、道治所和闽北__、经济、文化中心,出过1154名进士、6名状元、10名宰辅大臣,是福建历史上出进士最多的县。宋代理学家朱熹成长于建瓯,史称 “三杨辅政 ”的__家之一杨荣和历史学家袁枢、音韵学家吴域、外交家徐竞、文学家吴激、现代革命先驱杨峻德等一些名垂青史的人物诞生于此。陆游、辛弃疾、李纲以及世界著名旅行家马可 middot;波罗等曾驻足建瓯并留下赞誉。
教育,政府组织,政府,中国建瓯官网:http://www.jianou.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