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基础初步构建。积极盘活老企业,做大新园区,初步建成了以海州开发区为核心,以宁海工贸园、洪门工业园区等为补充的空间布局,以机械、电子、新材料、海州区人民政府网,http://www.haizhou.gov.cn,新医药等为主导的新型都市工业产业格局。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建成了魏口蘑菇、沙杭花卉苗木、朐山千亩无公害蔬菜、朐阳百万盆花卉、菜园村千亩日光温室大棚基地、中正千亩设施栽培基地等一批基地园区,形成了精细蔬菜、优质瓜果、花卉苗木等主导产业。狠抓市场培育,以白虎山批发市场、海州区人民政府网海州宝利商业街及正在建设的日月商业专业市场为中心的幸福路综合商业圈,以兴隆装饰城、汽车4S专卖店为重点的瀛州南路专业市场群和洪门农副产品物流中心、新海国家粮食物流中心正在逐步形成。
资源环境条件良好。水资源十分丰富,蔷薇河、玉带河、泊阳河、西盐河等交错环绕,年可用水资源3亿立方米。拥有装机容量108万千瓦的新海发电有限公司,电力资源优势明显。科教服务设施日趋完善,拥有海州高级中学、板浦高级中学两所4星级高中,国标省重点职业中学 mdash; mdash;海州职教中心,市区面积最大、基础条件最好的小学 mdash; mdash;海州实验小学等一批教育设施,市第二人民医院、第四人民医院、海州区医院等卫生设施和海州府大酒店、大光明酒店等一批服务设施。
海州历史文化悠久。自秦置县以来,建城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是连云港市发展的 “摇篮 ”。自北魏武定七年始称海州以来,海州区人民政府网,http://www.haizhou.gov.cn,其后一直为历朝府、州、郡、县之治所及东海、赣榆、灌云、沭阳乃至更广境域的__、经济、文化中心,素有 “淮海东来第一城 ”之称。海州人文荟萃,孔子两次率弟子来海州讲学论道并登山望海,宋朝石曼卿在此留下读书遗迹,李汝珍以海州风土人情创作了《镜花缘》,苏轼、辛弃疾、钱起、李清照、辛弃疾等都曾亲临海州,海州区人民政府网;并留下了许多歌咏海州的诗篇和题刻,这里还是现代著名科学家汪德昭、汪德辉、汪德宫汪氏兄弟的故乡。
教育,政府组织,地方政府网站,海州区人民政府网官网:http://www.haizhou.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