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山西省太原市晋祠路一段89号
图文信息中心始终坚持“以师生为中心,让每位用户满意”的服务宗旨;树立“和谐发展,以人为本”的建馆理念;弘扬“甘当人梯、勇于奉献”的图书馆精神。围绕中医药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和服务品质,致力于资源服务型中医药数字图书馆综合服务门户网站的构建,使其成为区域性中医药文献资源最丰富、智能化程度最高、学术能力最强的学习中心。
图文信息中心现有网络服务器5台,电子资源服务器9台,山西中医学院文文信息中心官网网通带宽100M,教育科研网2M,校园网用户1000多名,覆盖范围涉及校本部、家属区、三所附属医院等。电脑终端220台,网络节点1800余个,采用无限网络系统和智能化综合布线系统,预设动力、山西中医学院文文信息中心▲照明、广播、通讯线路,组成标准、灵活、开放的信息传输通道,读者可在馆内方便地使用无线笔记本电脑等现代化设备;同时还设有视频监控系统、报警系统、自动灭火喷淋系统等现代化设施;管理采用“一卡通”系统,读者通过可识别身份的门禁系统,凭卡进馆实现借、阅、上机、复印等功能,山西中医学院文文信息中心官网,突出了信息化、系统化、智能化的特点。
教学方面,中心内设有中医文献检索教研室,承担全校本科生中医文献检索课、研究生信息检索课的教学任务,全年累计近500学时。同时完成《中医药文献检索》教材修订版规定内容的编写,目前正在编写十二五规划教材两部,其中副主编一部。同时承担中医文献学——中医文献数字化研究工作,中心内教师还承担《高等数学》、《微机系统应用》、《管理信息系统》、《图形学》等课程教学任务。
图文信息中心在资源建设上以中西医、药学与生物医学为重点,经过多年积累,基本形成了印刷型实体文献资源和网络电子信息资源并重的馆藏格局,构建了适应中医药教学、科研与临床需求的多学科、多形式、山西中医学院文文信息中心▲,多载体的文献保障体系。截止2011年底,藏有纸质文献43万册、电子图书36万册,数字资源总量超过9TB。纸质文献中,最珍贵的是清嘉庆19年(1814年)朝鲜完营重刊本《东医宝鉴》,极具研究价值,这已成为镇馆之宝。最具特色的是山西地方中医药文献,有三个版本的《傅山男科》,为傅山医学的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此外还藏有民国时期刊行时间最长的山西《医学杂志》(1921-1936)包括创刊号在内的期刊86册,山西中医学院文文信息中心官网是目前国内收藏数量最全的单位之一。
图文信息中心与汾水比邻相望,建筑造型独特,极具现代风格和传统中医文化气息。简洁明快的巨型的钢结构与质朴粗犷的花岗岩相互融合成外墙,宛如一本打开的“书”,也象征着这里是一座知识的殿堂。整座建筑格调富有和谐的时代特色,塑造了朴实、厚重、新颖、大气的新中医形象。推开古铜色的大门,正前方,一代大医傅山先生正以睿智的目光慈祥地望着求知若渴的读者。乘坐景观电梯缓缓上升,青、山西中医学院文文信息中心▲赤、黄、白、黑五行第次相生之序的各楼层标色跃然映入眼帘。随着电梯的上升,楼顶天窗中心的悬饰也渐渐进入视野,上部为异型阴阳鱼,下部与之相连的是双链DNA的抽象结构,周围环绕的是中草药,象征传统中医药历久弥新,在现代科技雨露的滋润下,茁壮成长,焕发出新的生机。设在阅览区的学术研究箱,采用中医五行 “木”、“火”、山西中医学院文文信息中心官网;“土”、“金”、“水”的不同字体做装饰,按照中医 “取象比类”的方法,将五行学说、五色理论与环境色彩相结合,体现了中医理论的文简理奥,趣深义博。
山西中医学院文文信息中心官网,教育,教育,图书馆。
山西中医学院图文信息中心于2011年7月由图书馆与网络管理中心合并成立,其主要职责是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医疗提供文献信息资源,并负责校园网的运行与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