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附中在80余年的漫长岁月中,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著名的军事家、外交家伍修权(武昌师大附中学生),著名的化学家、中科院院士、武大化学学院博士导师查全性教授(抗战初期东湖中学学生),著名的物理学家、武汉大学附属中学,http://www.fuzhong.whu.edu.cn,中科院院士、中科院物理所博士导师李林研究员(李四光之女、东湖中学学生),著名的核物理专家、中科院院士、秦山核电站总工程师欧阳予教授(乐山武大附中学生),著名的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武大生命科学院博士导师杨弘远教授(新中国成立前后东湖中学学生),是武大附中老校友中的杰出代表。
2000年8月,武汉大学与武汉水电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湖北医科大学合并,武汉大学附属中学组建了新的武汉大学。因此,2001年2月,武大附中与原武汉水电大附中、原武汉测绘附中合并,组建了新的武大附中。
文化大革命期间,广大教职工强烈要求恢复武大附中。1970年2月,武大决定在武大附小的基础上设立武大附小初中班。1972年5月,武大附小及武大附小初中班改为武汉大学附属学校,分设小学部、中学部。宁锦元任武大附校革委会主任,后革委会撤消,叶钦桂任武大附校校长。1980年4月,武大附校的中、小学部分开设立,中学部改为武汉大学附属中学,叶钦桂任校长。
1938年春天,日寇逼进武汉,武汉大学西迁四川乐山。1941年秋,武大在四川乐山铜河碥续办武大附中,校名改为国立武汉大学附设珞嘉中学。武汉大学附属中学,http://www.fuzhong.whu.edu.cn,1946年10月,武大附中随武大迁回武昌,原乐山的武大珞嘉中学由武大毕业的乐山籍教师接办。武大附中迁回武昌珞珈山后,仍用原武昌东湖中学的校名,于1947年秋季恢复上课,校址先在武大工学院(今武大行政大楼右侧),后搬回东湖中学旧址(今武大附小)。东湖中学仍冠名 “私立 ”二字,董事长为张难先先生。
武大附中的前身是1916年4月建立的国立武昌高师附中。据《武汉大学校史一览》记载: “民国五年四月,国立武昌高师始设附中,校址在武昌南路小学。 ”武昌南路即武昌都府堤,南路小学校址即今武昌区潭秋中学。1918年2月,附中校舍发生火灾。以后附中校址几经变迁,最后搬到武昌曹家巷(现武昌彭刘杨路7435工厂厂区内)。武汉大学附属中学;1923年9月,武昌高师附中改名为国立武昌师范大学附中,1924年9月,改名为国立武昌大学附中,1926年12月改名为国立武昌中山大学附中。
教育,学校,中学,武汉大学附属中学官网:http://www.fuzhong.wh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