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主动进行农产品开发,提供给消费者健康的在地食物,也让农村的经济更活泼让消费成为改变的力量上下游的创办人
上下游新闻市集是由庄惠宜,冯小非,萧名宏,蒋慧仙,杨伟林共同创立生产制造,编辑采访,网路科技,工艺创作等领域上下游的新闻平台:独立的调查报导,多元的讯息提供
(1)自聘记者,进行农业,食物安全等公共议题的独立报导加入上下游的新闻团队,制作关于农业与食物的专题报导,另外,也有其他记者义务参与专题制作我们保证绝不会接受所谓的「业配新闻」,亦即,我们不接受由广告主付费购买,指定配合报导的内容,以便能观独立的进行采访报导分享的平台
除了自聘记者的专题报导,我们的网站也欢迎各界朋友一起来参与!任何关心农业或食物议题的朋友,都可以来这里申请帐号,加入作者的行列,发表文章,分享您对农业与食物的想法我们也设计了一个机制,让读者,生产者,作者之间有互相交流的机会读者如果喜欢作者的观点,可以按「赞」,每 一个「赞」都能让作者得到「点数」的鼓励,累积到一定程度的点数时,就能得到台湾各地生产者提供的「礼物」,感谢作者们愿意关心农业与粮食议题读者,生产者的友善互动,让在都市的写作者与在乡村的生产者之间,有了互动的桥梁,也让阅读成为更积极的行动!
四,上下游的产品开发─对生产者,消费者,自然环境都友善
农业是人与自然的交界,对土地友善的耕作模式,就能够保护自然环境,同时也生产出自然丰富的食物,让消费者健健康康所以我们想进行产品开发与加工,让自然的好产物可以被更多人购买,分享,农人就能够安心的继续照顾土地与作物上下游都坚持使用最自然的食材与加工方式,绝不添加人工化学调味料,也不使用防腐剂,希望大家享用食物最天然的好味道上下游目前的产品─回家李与小麦练习曲
2011年,我们选择了两样农作物,作为积极推动的方向是红肉李,第二,是台湾的本土小麦照顾健康果实
台湾的部落有许多红肉李果树,他们强健,耐旱,无须喷农药或过度施用化学肥,就能够好好的长大,这样的果树比起娇嫩的水蜜桃或梨子,都更容易无毒栽培红肉李因为不耐储放,一旦道路因雨不通,全面红熟的李子就无法下山,农人也就没有收获也因为采收运送难度高,农人无法自行处理,只有便宜的全交给盘商,导致收入微薄,也无法养家活口农友只有两个选择:一是砍掉李子 树,改种其他更高经济作物但对环境较不利的作物,如高山蔬菜,姜或用药较多的水蜜桃等,二是离家打工,把山林租给平地人,种植上述高用药高单价的作物因此,今年我们尝试以红肉李为主题,以公平价格向农友契作,尝试开发成健康的果干,果醋,酒等产物,希望透过这个行动,能「让农人安心回家里,照顾健康果实」我们以「回家李」来命名红肉李的相关产品,我们觉得家,就是要有大人小人,大 猪小猪,天地自然生生不息,也以此发展包装设计,表达这个想法几乎与我们吃的米差不多但其实,台湾在日治时期曾经大量种植小麦,只是太久没有种植,所以几乎百分之百都由国外输入缺水的时候也能生长,加上生长过程较不怕病虫害,适合大面积的无毒栽培,在环境不断恶化的今日,如果我们能重新在台湾广植小麦,不但可以有稳定的粮食,也可以让土地更清洁喜愿面粉的施明煌先生近年努力推动本土小麦栽培,结合了一批认真的农友,种出无毒小麦,并成功碾制成面粉,期望逐步取代进口面粉我们设计了「小麦练习曲」系列产品,针对本土小麦的味道,找出适合的食材与配方,通通准备好,您只要按照说明书,将食材混合,用自己的双手搓揉成型,就可以作出美味健康的食物;同时,也让更多的小麦,有机会在台湾落地生根也能更贴近背后的环境,小麦练习曲,是协助尝试动手作料里的练习曲谱,相信本土小麦与我们的的双手,一定会弹出美妙的音符!
六,招募「共同办报人」─支持台湾第一个以食物与农业为主的专业新闻媒体
为了打造独立客观的新闻媒体,我们不接受「业配新闻」(由广告主支付费用所制作的新闻),也不希望以刊登商业广告为主要运作收入来源,因为一旦报导内容与广告主的利益冲突,可能就得面临撤新闻或撤广告的两难,一旦长期仰赖商业广告,往往新闻只好为了广告而修正环境或食物,都关系着我们的幸福与下一代的未来,唯有独立客观的讯息,才能帮助我们了解食物的真相,监督政府制订好的政策,也让我们作出健康的选择诚挚的邀请您成为「共同办报人」,透过一年一千元的支持,让上下游的新闻平台能持续独立运作,这份资源,将用来聘请记者制作独立专题报导,以及维护平台运作,打造台湾第一个以农业与食物为主的专业新闻媒体每一年进行意见调查,并于网站上公布大家的宝贵建议,依此修订下一年度的工作计画,为感谢大家的支持,我们每年都将特别制作一份特别的限量礼物,表达对您的谢意蓝色水母包─共同办报人2011纪念版礼物
为了感谢您的护持,我们的创办人之一,国家工艺奖得主杨伟林,用传统「加志袋」的材料设计了一个很特别的袋子,我们称她为「2011蓝色水母包」,要送给在2011年8月─2012年8月加入的共同办报人,纪念这份护持的心意!
「加志袋」,是台湾乡村的一种特殊符号,特别在务农的地区,这些耐重的袋子,大的拿来装洋葱,装蒜,小的拿来装农具,或者简单的行李,即使磨到掉色虚线,乡下的老人家还是持续使用,这些袋子耐受力强,实用,就跟农村中人的性格一样城市是汇聚资源的下游,因此,我们使用这款农村的元素,但作了形体与用途的变化,从原先的方正到看似水母的样态,而除了装葱装蒜,也能装花,装食材,装灯,装入任何对食物与未来的理想,希望透过这个袋子,将食物的上游与下游连在一起。
上下游NewsMarket联系方式
电话:04-2378-3835
传真:04-2378-0392
Email:info@newsmarket.com.tw
地址:40348台中市西区五权西二街104号3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