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区地处皖东南,自然灾害频繁,救灾救济工作任务繁重。改革开放的30年,区委、区政府认真贯彻 “依靠群众、依靠集体、生产自救、互助互济、泾县民政局,http://www.jingxianmz.gov.cn,辅之以国家必要的救济和扶持 ”的救灾工作方针,带领全区人民同自然灾害进行了顽强的斗争,在防灾、抗灾和灾后救助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有效地减少了灾害的发生,减轻了灾害造成的损失。为妥善安排灾民生活,帮助灾区恢复发展经济,灾后下发大量救灾款物。每当灾情发生后,各级领导深入灾区,抗灾救灾,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泾县民政局较好地保障了灾民的基本生活,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
本着面向城市、统筹规划、讲求实效、积极发展的指导思想,我区把社区建设作为推进城市管理体制的重要举措、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工程,坚持以人为本,立足区情,围绕社区 “四有 ”问题,在加强社区硬件建设,推进社区组织体制改革,强化社区自治功能,拓展社区服务,丰富社区文化方面作出了积极探索。2003年,全区统一进行社区居委会换届工作,举行了社区工作者任职资格考试,开展了社区工作者培训班。各社区按《城市居委会组织法》和社区建设有关文件要求,切实开展社区各项工作。2004年,区政府制定出台了《宣州区社区建设三年发展规划(2004-2006年)》,明确了社区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泾县民政局,http://www.jingxianmz.gov.cn,制定了《宣州区社区居民委员会议事规则》、《宣州区社区工作者管理与聘用办法》及其它规章制度,促进了社区建设的健康有序发展。2006年,宣州区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 “全省社区建设示范区 ”,宣州区民政局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 “社区建设先进单位 ”。
1988年10月,成立宣州市社会福利有奖募捐委员会,自1988年始至2000年,全市共发行奖券3054万元,筹集社会福利基金628.13万元,先后资助各乡镇、街道办事处新建、扩建敬老院41.5万元,康复楼工程35.5万元,为社会福利院、老年公寓建设提供了340万元,有力地推动了宣州市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泾县民政局;2008年5月12日,宣州区成立慈善协会,现场募集善款170余万元。5.12地震灾害发生后,通过慈善协会向四川地震灾区捐款1100多万元,物资折款40多万元。为全区人民积极支援地震灾区、踊跃奉献爱心提供了便利。
随着人民收入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宣州市对各类救济对象的定补逐步进行调整,对全市城镇五保户、困难户、已享受40%救济、定期救济的精减老职工、国民党投诚起义人员、宽释投赦人员、僧尼全面普查登记认定。
在区委、区政府领导和省(市)民政厅(局)指导下,坚持为军队和国防建设服务,服从服务于党的中心和社会稳定,圆满完成党和政府赋予的退伍安置任务,取得了显著成绩。1978 mdash; mdash;2007年共接收安置__12000多人,其中农村安置9000多人,城镇安置3000多人。
抚恤工作。一是死亡抚恤。1978年底,新标准为370 mdash; mdash;700元不等。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战中牺牲的指战员,泾县民政局,http://www.jingxianmz.gov.cn!除按规定发放抚恤金外,还增发300元抚恤金。同时对立二等功以上的烈士家属增发四分之一的抚恤金。1984年4月起,对越自卫还击战中牺牲的宣城籍官兵每人发抚恤金2000 mdash;2400元;二是伤残抚恤,按照国家和省政府规定的优抚法规,优抚工作走上了法制轨道,分别于1988、1991、1994年先后 3次进行抚恤金调整,1994年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逐年形成抚恤标准自然增长机制。
优抚工作
双拥工作
一、拥军优抚安置工作取得突出成就
1978年后,特别是撤市设区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上级民政部门的指导下,坚持 “上为中央分忧,下为百姓解愁 ”的宗旨,大力弘扬 “无私奉献、开拓进取、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的 “孺子牛 ”精神,泾县民政局抓基础,攻难点,办实事,求实效,开创了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建设、社团和民办非企业管理、勘界、收养、社会福利有奖募捐、优抚安置、救灾应急机制健全和完善等新的工作领域,民政事业取得辉煌成就。
生活服务,地方,地方政府,泾县民政局官网:http://www.jingxianmz.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