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南京,占地面积5841亩,建有四牌楼,九龙湖,丁家桥等校区素有...成为当时国内仅有的两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之一他周咨博访,广延名师,数十位著名学者,专家荟萃东大,遂有...东大以科学名世之美誉设理,工,医,农,文,法,教育七个学院,学科之全和规模之大为全国高校之冠学校文理等科迁出,以原中大工学院为主体,先后并入复旦大学,交通大学,浙江大学,金陵大学等校的有关系科,在中央大学本部原址建立了南京工学院学校复更名为东南大学,校庆日为每年6月6日(原国立东南大学校庆日)原南京铁道医学院,南京交通高等专科学校与东南大学合并组建新的东南大学,南京地质学校并入东南大学育人之道,积淀了优良深厚的历史传统做得大事的理念,到...民主,科学的南高精神;从国立东南大学...到国立中央大学...朴,雄,伟之学风,到南京工学院...求实,团结,奋进的校风,百余年来,东南大学为发展科学,振兴中华而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奋斗精神,激励着每一个东大人去创造辉煌的业绩如今的东南大学已成为一所以工科为主要特色,理学,工学,医学,文学,法学,哲学,教育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其中研究生12000多人,另有在职硕士研究生3600多人其中正,副教授1500多人,博士生导师500多人,两院院士1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2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2人,国家......讲座教授30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5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5人,国家...人事部...拥有70个本科专业,25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64个二级学科博士点,2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55个硕士点,5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0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4个江苏省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7个江苏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6个江苏省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16个江苏省省级重点学科,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专业实验室,10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并以此为依托形成了一批重点科研基地学校大力加强学科建设,取得丰硕成果我校有5个学科进入全国前5名,其中生物医学工程学科位列全国第1位,交通运输工程位列第2位,建筑学和艺术学均位列第3位,土木工程位列第5位;另有电子科学与技术,仪器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电气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等6个学科进入全国前10名,高水平学科数量位居全国同类高校前列东南大学坚持...不断加大教学投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推进素质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40门课程入选国家精品课程,6个实验中心入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及建设点,11个团队入选国家级教学创新团队,18项成果荣获近两届国家教学成果奖示范性软件学院,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电工电子基础课程教学基地等4个国家级基地和1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汇集学校一流教师,享用学校一流资源,采用分级导师制,是东南大学精英教育的...是教育部...学生科学人文素养和创新能力得到很好培养,学生在国内外多项竞赛中成绩优异学校两度捧得...成为继复旦大学,清华大学之后两次捧杯的学校藏有各类图书资料352.7万册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积极开展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重大战略高技术研究,已成为在国内外具有较大社会影响的高新技术研究和辐射的重要基地科研经费达11.38亿元;申请专利2087项,授权971项,其中发明专利申请958项,授权375项,均位居全国高校前列集成电路技术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成果,突破了一系列关键技术,取得一批专利,成为国内乃至国际3G,4G,显示技术,集成电路及微电子技术的重要研究基地2009年江苏省内高校科技工作为江苏服务情况统计结果显示,东南大学在科技项目及团队,科技经费,科技基地,四技经费,科技成果转化及科技项目验收鉴定,专利情况,科技成果获奖等指标中六项指标名列第一苏州园区,南京河西新城园区和江宁园区等,培育了以江苏金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东大集成电路系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一批高科技企业国际交流活动更加活跃,已与英国剑桥大学,美国马里兰大学,瑞士联邦苏黎世高工,日本东北大学,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等30多个国家及地区的100多所大学和研究机构签订了合作交流协议其中近70%为学位生学校主教学区迁至九龙湖校区,由此掀开东南大学发展史上崭新的一页总面积 3752.35亩采取公共核心教学组团与专业教学族群组团相结合的校园建筑形态,形成中西合璧,绿色开放的森林之城和活力之城包括教学区,科研实验区,行政区,本科生生活区,研究生生活区,教师生活区,后勤保卫区以及体育设施和基础设施,总建筑面积约58.9万平方米践行...按照...争先进位的跨越式发展思路,凝心聚力,集成创新,团结奋进,坚持快速发展,特色发展,内涵发展,和谐发展,力争在2020年前后建设成为国际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2035年前后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