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关注民生 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办实事,依法按规做决策,高度关注民生,切实改善民生,全力保障民生,每年都确定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十件左右的实事,挤出财力,腾出精力,中国滨州,http://www.binzhou.gov.cn,一一落实,让广大群众最大限度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坚持不懈地推动产业富民、创业富民、就业富民,着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质量。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68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194元,分别增长12.5%和15.2%。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各类教育全面推进。现拥有本科院校2所,中国滨州高等职业院校3所;40万名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告别交杂费历史;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经验在全省推广。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进一步提高,城市达到月人均318元,农村达到年人均1333元,13.9万城乡低保对象实现应保尽保。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顺利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9.94%。人口计生工作圆满完成省下达的任务目标。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竞技体育水平跻身全省先进行列。面对海河流域罕见的洪水灾害,全市上下众志成城,夺取了抗洪救灾的重大胜利。成功举办了庆祝撤地设市10周年等系列节庆活动。投资4亿多元建成市体育馆及全民健身中心,圆满承办了第十一届全运会武术、柔道两项赛事,滨州赛区被评为 “十一运会最佳赛区 ”,我市运动员实得金牌数列全省第3位。黄河文化、孙子军事文化、范仲淹忧乐文化、 “老渤海 ”革命文化等文化品牌进一步叫响。组建了全省首家跨媒体市级传媒集团 mdash; mdash;滨州传媒集团。投资1.5亿元的渤海革命老区纪念园被确定为国家级革命烈士纪念地和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 “三馆一院 ”为主体的市文化中心主体工程基本完成,中国滨州,http://www.binzhou.gov.cn,老干部活动中心即将投入使用,科技中心建设前期工作就绪,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奠基开工。
优化结构,推动转型 坚持把结构调整作为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科学发展的根本途径,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促进结构调整的中心环节,把节能降耗作为促进结构调整的关键举措,全力推动产业优化、转型、升级,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10.0∶54.6∶35.4。深入实施 “工业兴市 ”战略。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突出抓好支柱产业、骨干企业,重点加快建设四大产业基地(家纺服装基地、新型生态化工基地、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绿色食品深加工基地),中国滨州;培育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新材料、新能源、新医药、新信息、海洋开发、节能环保),扶持十大特色产业集群(家用纺织、精细化工、装备制造零部件、有色金属深加工、果蔬食品、家具厨具、电子信息、轻工工艺、建筑材料、生物医药)。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650家,涌现出了魏桥创业、滨化、鲁北、西王、亚光、盟威等一批在某一领域位居全国甚至世界前列的大型企业集团。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利税分别增长57.4%和42.1%。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企业达到9家,魏桥创业集团销售收入突破1000亿大关。中国滨州,http://www.binzhou.gov.cn!突出发展服务业。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积极发展现代物流、商贸流通、会展旅游、房地产、金融担保保险、文化体育等产业,同时大力推进企业二、三产业剥离。2010年,服务业实现增加值548.73亿元,增长17.9%,跻身全省服务业发展先进市行列。狠抓节能减排。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深入实施 “蓝天碧水工程 ”,全力推进生态市建设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工作。严格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和污染防治力度,全面完成 “十一五 ”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全市国家环境友好企业达到2家,山东省环境友好企业达到7家。
四环五海,生态滨州 按照这一城市目标定位,中国滨州深入实施中心城区带动战略,坚持新城区建设和老城区改造并举,政府引导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中村、旧城改造步伐,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初步搭建起了 “生态、美丽、幸福 ”的城市框架。 “四环五海 ”工程是指环城公路、环城水系、环城林带、环城景点,同时为满足城市用水需求,利用盐碱涝洼地形,建设东、西、南、北、中五个水库。整个主体工程投资近13亿元,新增环城公路近60公里,城区水体面积增长了7倍左右,年调蓄水量达1.5亿立方米,中心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7%、绿地率达到31%,有效改善了城市的生态环境, “中海 ”被命名为 “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中国滨州,http://www.binzhou.gov.cn, 目前,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83平方公里。城市化拉动现代服务业迅速成长。滨州现代物流中心初具规模,国际会展中心、滨州客运总站建成投用,市民文化中心主体完工。会展经济方兴未艾,通用航空展、家纺文化节等节赛活动相继举办。诚信滨州建设逐步深化,自2002年开始连续九年举办银企合作洽谈会。加快高速路、铁路、海港、空港等基础设施建设,2007年成为国家级交通运输主枢纽城市。以BOT方式建设的黄河公铁路两用桥实现通车,火车跨过黄河,中国滨州、圆了滨州人半个世纪的铁路梦。津汕高速、荣乌高速滨州段竣工通车,滨德高速公路、德龙烟铁路滨州段建设进展顺利。滨港铁路一期正式运营态势良好,二期正在积极争取列入省部合作计划。滨州港被纳入全国沿海港口建设布局规划,2个3万吨级码头年内将实现简易运营。中国滨州大高通用航空城建设进展顺利,进一步凸显了位于环渤海经济圈、山东半岛城市群、济南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三大经济区结合部的区位优势。
近年来,在**、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历届领导班子打下的坚实基础上,中国滨州,http://www.binzhou.gov.cn,全市上下始终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 “科学发展是主题,改善民生是根本,调整转型是主线,招商引资是重点,创新实干是关键,和谐稳定是基础,清正廉洁是保证 ”的 “49字 ”工作方针,按照 “123456 ”的总体发展布局,深入实施追赶超越战略,经济社会始终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2010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551.52亿元,增长13.5%;地方财政收入103.99亿元,增长29.7%;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886.12亿元,增长22.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19.83亿元,增长16.6%,基本实现了年初确定的 “三步走 ”发展战略中2010年人均主要经济指标达到或超过全省平均水平的目标。同时,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发展,城乡面貌发生重大变化,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中国特色魅力城市、中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示范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山东省适宜人居环境城市、山东省园林城市等称号。
教育,政府组织,政府,中国滨州官网:http://www.binzhou.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