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孙中山将国立广东高等师范学校,广东法科大学和广东农业专门学校合并,成立国立广东大学华南矿产资源丰富,需培养专门人才,特在国立广东高等师范学校博物部基础上设立地质学系,归属理学院,成为数,理,化,天,地,生的六大基础学科之一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国民政府发布命令将国立广东大学改名为国立中山大学并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是中国最早的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著作之一开创中国人于两广地区地质调查先河,首版两广地区地质图,矿产图,是当时国内四个最有影响力的地质调查所之一由历届系主任兼任所长两广地质调查所的研究人员兼任地质系的教育工作后又分出中国科学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今并入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1950-1952年),1934届中山大学地质系毕业生陈国达院士提出了大地构造的新理论-地洼学说(活化构造理论)五年后停办1984年开始招收矿床学专业,地层古生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以及国家教委委托代培出国研究生构造地质学和矿床学先后成为硕士学位授予点以及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博士学位授予点涵盖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构造地质学,第四纪地质学和地球化学等二级学科岩石学,矿床学二级学科为广东省重点学科宝玉石与矿物材料学科组,陆地与海岸带环境变化学科组,地球信息工程学科组,岩土工程学科组等,赋予学科组具有教育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的双重功能地球环境与地球资源研究中心,广核中大花岗岩与铀矿资源研究所,第四纪环境研究中心,宝玉石研究鉴定(评估)中心,宝石矿物材料研究所,岩土工程研究所,地质矿产博物馆,地球科学实验教学中心等机构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在成矿实验地球化学与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第四纪环境与全球变化研究,花岗岩原地重熔与壳内对流理论及其在铀矿成矿规律的应用,华南地区地质灾害与矿山环境污染研究,华南地区地质工程研究,新生代地质和活动构造调查研究等领域具有鲜明的特色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教导,继承两广地质调查所的优良传统,办学理念体现...包容,务实,创新的岭南特色,以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高度重视地质实验,实习和实际动手能力勇于创新,严谨求实,刻苦钻研,重视吸取相邻学科的精华,不断开拓地质学科的新领域。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新港西路135号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
电话:020-84112390
邮箱:eeszke@zsu.edu.cn
邮编:510275
网址:http://gs.sys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