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宜居城市,文明莒南。实施省级文明城市、省级园林城市 “双城同创 ”,有力地促进了县城文明程度的提高和人居环境的改善,进一步展现了和谐发展新形象。县城旧城改造有序推进,温泉小区、阳光小区、富泉小区38座还建楼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按照 “八纵九横 ”的道路框架,莒南县政府网官网对城区主干道路进行改造升级。实施鸡龙河城区段改造,初步形成了 “一河清水、两岸绿色 ”新的城市景观带。在县污水处理厂建成运行的基础上,建成启用了6万吨新区污水处理厂,开工建设6万吨垃圾处理场,进一步完善了城市功能。莒南被授予 “山东省适宜人居环境奖 ”、莒南政府网▲ “市级文明城市 ”和 “生态市建设先进县区 ”称号。深入实施民生工程,极大地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指数。积极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基本实现了村村通油路、通客车、通自来水、通有线电视、通远程教育网络、通沼气。全县农村医疗和城乡低保基本实现了全覆盖,有18671户、25486人享受到了最低生活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均补助水平增至80元,莒南县政府网官网,参合率达到98.3%。全县年增各类人员就业再就业6000人以上,年输出转移农村劳动力2万人以上。深入推进 “平安莒南 ”建设,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切实维护了__安定、社会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县法院成为全省唯一被授予 “全国优秀法院 ”荣誉称号的基层法院。
产业名县,特色莒南。莒南是特色农业之乡。莒南县属暖温带季风区半湿润大陆性气候,适宜农作物生长,以全国 “花生之乡 ”、 “柳编之乡 ”、 “板栗之乡 ”、 “茶叶之乡 ”、 “石雕艺术之乡 ”享誉海内外。发展 “基地型 ”农业。重点建设花生、茶叶、莒南政府网▲,黄烟、柳条、桑蚕、板栗、瓜菜、草莓、果品、畜禽十大优质农产品基地,花生播种面积突破50万亩,我县被列入全国 “花生高产创建示范县 ”。发展 “加工型 ”农业。全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国家级1家、省级达到2家、莒南县政府网官网市级达到36家。发展 “出口型 ”农业。绿色食品生产基地总面积达到23万余亩,标准化生产基地达32万余亩,20万亩花生标准化生产基地被评为 “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 ”,45处标准化规模养殖场被命名为 “全市标准化畜禽养殖示范小区(场) ”。发展 “品牌型 ”农业。继续推进 “一乡一业,一村一品 ”,以特色创品牌,我县绿茶先后26次获国家和省农业博览会金银奖。发展 “生态型 ”农业。实施了国家级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区、国家沿海防护林重点生态工程、沼气国债项目、莒南政府网▲沭河培堤、陡山灌区东干渠项目和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累计完成水利工程7000多处,开发整理土地面积28万亩,新增耕地4万多亩,建设户用沼气池5.1万个。莒南是新兴工业基地。大力实施 “工业兴县 ”主战略,实施了总投资18亿元的鑫海科技、总投资5亿元的阜丰生物科技、投资4.1亿元的鸿泰化工氨基乙酸、投资3.2亿元的碧海液体食品无菌包装生产线、投资3.2亿元的信义重机数控立车等一批大项目,打造了阜丰、鑫海科技、绿润、莒南县政府网官网;三方、信义、碧海等一批科技型、骨干型企业,培育了生物发酵、钛铁合金、机械、食品、化工等主导产业。阜丰集团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成功上市,生物发酵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同行业第一,是全球第一大谷氨酸生产商和亚洲第二大黄原胶生产商。绿润公司在美国证券市场上市,板栗产品加工总量、品种和效益在全国同行业中位居第一。目前,莒南县正围绕实施产业振兴规划,以创新工业园为载体,着力培育以信义机械、碧海机械为龙头的机械设备制造业产业集群,莒南政府网▲;打造全国最大的奶包机械生产基地、数控车床生产基地和镍铁合金、不锈钢生产加工基地。莒南是文化旅游胜地。坚持把旅游业作为主导产业来培植,积极融入全省红色旅游线、黄金海岸线,围绕 “齐鲁红都、古镇庄园、天佛圣地、山水莒南 ”的品牌定位,着力开发精品旅游产品。总投资3.9亿元、一期投资1.5亿元的天马岛旅游开发项目正式投入运营,总投资4.6亿元的
莒南县政府网官网,生活服务,地方,地方政府。
齐鲁红都,人文莒南。莒南西周时属向国,东周时属莒国,秦、隋时随莒国划入琅琊郡莒县。莒文化传承于龙山文化,与齐文化、鲁文化并称为山东三大文化。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杨妙真、王璟、孙镗、庄瑶、庄陔兰等一大批历史名人,境内至今仍留有王璟石刻造像群、孙镗纪念馆、孙膑著书修身处 mdash; mdash;孙膑洞等历史人文遗存。莒南是一方孕育辉煌的热土,抗战时期,曾是全省__、军事指挥中心和文化中心,被誉为山东的 “小延安 ”。1941年3月,八路军三大主力之一的115师进驻莒南,时间长达4年之久。1945年8月,山东省政府在莒南大店镇宣告成立。山东省新华书店、山东省第一个团支部先后在这里成立,《山东画报》、__滨海区委机关报 mdash; mdash;《滨海农村》先后在这里创刊,《大众日报》、山东文协、抗大一分校、省实验剧团、山东大药房等新闻、文化、卫生机构曾长期驻扎在莒南。刘少奇、罗荣桓、陈毅、徐向前、谷牧、朱瑞、黎玉、肖华、陈光等共和国的领导人、元帅及两百多位将军都在莒南工作过、战斗过。50年代涌现出了高家柳沟、王家坊前、厉家寨三个受到毛泽东主席亲笔批示的全国先进典型,特别是 “愚公移山,改造中国,厉家寨是一个好例 ”的光辉批示,曾经作为全国农业战线上战天斗地、改造山河的口号响彻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