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政编码:110011
制作单位:沈阳市沈河区信息中心
1653年(顺治10年),从清政府颁布《辽东拓民开垦条例》开始, 山东、河北汉民就纷纷来此谋生,在古城区内四平街(现中街)开设商铺,经销丝绸、药材和日常生活用品;1680年,古城外增筑缭墙,设八关(即今大东、沈阳沈河政府,http://www.shenhe.gov.cn,小东、大南、小南、大西、小西、大北、小北8个边门),但直至清代末年,古城关厢内外地区也尚未开发,除几处菜园外,其余大部分是低洼沼泽,杂草丛生的荒野地。随着古城不断拓展,沈阳沈河政府关厢地带开垦种地,烧窑盖房,相继出现了粮谷、柴草、牲畜、民需品等交易市场和行市,促进了盛京古城经济的发展。进入20世纪,奉天省城人口已17万,沈河地区境内(按当时版图计算)就高达12万人。清代光绪年间,由于日俄等国侵略东北地区加剧,外国经济、文化先后入侵古城区,他们依据不平等的《通商行船续约》,强迫清政府将古城外大西门和小西门一带辟为外国人居留地,把大西边门外与 “日本南满站附属地 ”(即现青年大街至和平大街)之间作为各国通商埠地,加剧了沈阳地区的殖民地进程,而古城区在沈阳市的__、经济、文化中心的地位也随之逐渐形成。
据史料记载,远在公元前128年西汉在今沈阳设候城,时为军事重镇;从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改属玄菟郡,后来,高句丽族攻打玄菟郡时焚烧了候城。公元928年,沈阳沈河政府,http://www.shenhe.gov.cn,辽代始筑土城称沈州至金末,到1297 年(元成宗大德元年),元朝又在毁于兵火的辽代土城废墟上新筑土城,定名为沈阳路;1388年(明洪武21年),明朝改土城为砖城,改称沈阳中卫(亦称沈阳卫);1634年,皇太极又将沈阳中卫城更名为天眷盛京(即盛京);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宣布改国号为 “清 ”,盛京城为清代第一都城;1644年,清迁都北京,古城盛京因其祖宗创业旧都,遂将盛京尊为陪都(亦称留都),其陪都地位一直延续到清朝灭亡,长达270多年;1657年(顺治14年),陪都城内设奉天府,因之又有奉天之名;1664年(康熙3年)又设承德县为奉天府之首县;1905年(光绪31年),清政府于城内设奉天省知府,下辖奉天府,这时古城又称奉天省城;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以后,沈阳沈河政府;几经更改定名为沈阳县;1923年(民国12年)设奉天市;1928年(民国17年),张学良将军 “东北易帜 ”,将奉天市改称沈阳市;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侵占了沈阳市,复改称奉天市;1938年1月,日伪当局在沈阳市正式设立 “区 ”的建置,当时设沈阳、浑河、大东等11个区;1945年10月,沈阳市民主政府成立后,奉天市复称沈阳市;1948年11月20日,沈阳解放后市政府决定将沈阳市内改划为沈河、大东、和平等8个区,其中,沈阳区与浑河区合并,取沈阳区的 “沈 ”字与浑河区的 “河 ”字,定名为沈河区。
沈河区地处沈阳市中心。原东起莲花街,东北起小北关街、广宜街、北顺城街同大东区为邻;西至南、北三经街同和平区接壤;最南端隔浑河与东陵区相望;北及长大铁路线同皇姑区毗连。2010 年 2 月,沈阳实行新的区划调整,将东三环以西,浑河以南 , 沈吉铁路以北的原东陵区城区部分划归沈河区,沈阳沈河政府,http://www.shenhe.gov.cn!至此,沈河区辖区面积增加到58平方公里,下辖15个街道办事处,124个社区,常住人口110余万,绝大多数为汉族,还有满、回、蒙古、朝鲜等22个少数民族。
教育,政府组织,政府,沈阳沈河政府官网:http://www.shenhe.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