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影响养猪效益的诸多因素中,种猪性能起主导作用但每年还是从国外引进相当数量的种猪繁育体系不完善,导致种猪性能退化明显,良种基因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从而严重制约了我国生猪生产水平和效益,为了更加充分的发挥我国种猪资源的优势和生产适合本国需要的种猪,1993年以来,我国相继成立了长白猪,大白猪,杜洛克猪育种协作组,积极推广遗传评估技术,推进联合育种,取得了显著成绩,提高了我国猪育种水平,促进了养猪业发展;2006年,为了整合现有资源,规范管理,充分发挥协作组成员单位的优势和作用,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经农业部畜牧业司同意,全国畜牧总站在原长白猪,大白猪和杜洛克猪三个品种协作组的基础上成立了全国猪联合育种协作组有三批共130个单位被确定为全国猪联合育种协作组成员单位各省(市)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机构是主要的技术支撑单位,负责协助本辖区协作组成员制定育种目标,选育方案及技术操作规程,开展种猪良种登记工作,建立遗传评估育种数据库,实行资源共享;负责为本辖区协作组成员提供育种,饲养,管理,信息咨询,疫病防控等服务,开展技术培训和交流,种猪拍卖和展销活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中国农业大学畜牧楼323室
邮编:100193
电话:010-62734408
邮箱:swinegenetics@163.com
技术支持:025-86983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