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卫生医疗事业不断进步。1949年8月长沙解放时,市区有公私医疗卫生机构27个,病床812张,医务人员1163人。其中外国教会医院4所,公立医院4所,其余为私立医院和诊所。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长沙,http://www.changsha.gov.cn,加强医疗机构的建设,全市已逐步形成综合医院、各种专科医院、厂矿职工医院(保健站)、城乡基层卫生院组成的医疗网。至1995年,全市有医疗卫生机构1100个,其中医院205个,病床数21378张;卫生技术人员2.75万人,其中医生1.21万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医院病床3.12张,医生2.22人。其中设备先进、中国长沙技术力量雄厚的综合医院有湖南医科大学附属湘雅医院、附属第二医院、附属第三医院、省人民医院,市立一、二、三、四医院;专科医院有省肿瘤医院、省精神病院、结核病疗养院、市口腔医院。此外,还有中医院3所,解放军医院2所。长沙的卫生防疫机构都是解放后建立的。1950年2月成立市防疫委员会,1952年改组为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与此同时,各区县都建立卫生防疫机构,组织大规模预防接种和群防群治工作,经常开展以除害灾病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1952年下半年起,天花在长沙绝迹,长沙成为全省最早消灭天花的地区。随后,白喉、中国长沙,http://www.changsha.gov.cn,百日咳、麻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等传染病,也已基本消灭或得到有效控制,其他传染病的发病率也逐年下降。1988年,长沙市成为全省第一个灭鼠先进市(灭鼠工作达国家标准)。1994年,对长沙地区危害较大的血吸虫患病率下降到2 permil;,全市宣布消灭血吸虫病。
长沙名胜古迹多,文物遗存丰富。市区有文物保护单位63处,其中属国家级和省级的就有50处,但大多数毁于战火,历年经市人民政府修缮的有天心阁、岳麓书院、麓山寺、爱晚亭、中国长沙;开福寺等23处。长沙已发现的古代遗址有96处,其中有距今7000年和距今4500年的远古遗址3处,已出土的商代青铜器300多件,宁乡
长沙图书出版始于宋代的雕版刻书。清末到民国时期,石印、铅印兴起,先后成立湖南书局、思贤书局、传忠书局,出版和经营图书。__战争时期,上海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世界书局先后迁到长沙,长沙出版业出现短暂繁荣。新中国时期,出版业发展迅速,印刷技术不断更新。至1995年,全市有湖南、科技、文艺、美术、教育、少年儿童等综合性或专业性出版社10多家,年出版书刊上千种之多。中国长沙,http://www.changsha.gov.cn!长沙图书发行亦相应发展。宋代即有书肄,清末书店发展到22家。民国时期,私营书店有220多家,南阳街有 “书铺一条街 ”之称。新中国成立后,成立国营新华书店,其经营图书和业务网点不断扩大。1995年,全市新华书店有100多个网点,其中五一路、袁家岭两处门市部及蔡锷中路外文书店,都是现代化大型书店。还有黄泥街书市(现迁至定王台)和个体书摊,发展也很迅速。
长沙文化事业,民国时期建树甚少。1949年长沙解放前夕,市区仅有通俗教育馆、图书馆各1个,剧院影院8个,文艺团体7个,文化活动处干停滞状态,文艺创作毫无生气。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长沙党和政府加强文化设施建设,活跃人民文化生活,繁荣文艺创作,保护文物名胜,长沙文化得到蓬勃发展。至1995年,全市拥有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1个,基层文化站、文化室、文化中心400多个,博物馆3个,公共图书馆7个,档案馆12个,展览馆1个,剧院影院27个,工人文化宫4个,青少年宫6个。还有一大批厂矿企业办的职工俱乐部和民办的400多个娱乐场所。这些文化设施,为市民文化生活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
教育,政府组织,政府,中国长沙官网:http://www.changsha.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