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ll:0595-23522683
百年风雨,百年辉煌。回首实小百年历程,我们感概万分,展望实小锦绣前程,我们激情澎湃。而今,全体实小人正秉乘百年传统,同心同德,德化实验小学,http://www.dhsyxx.com,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奋发拼搏,开创实小灿烂的明天。
迈入新世纪,学校进一步牢固 “以人为本、以校为本、以瓷为魂 ”的思想,坚持 “德育为首、五育并举、全面发展、学有所长 ”的办学理念,走科研兴校、质量立校、德化实验小学特色强校之路,紧跟时代脉博,勇立课改潮头,积极开展新课改实验。组织开发校本课程,创建国内首家小学生陶吧编写校本教材《陶瓷》共三册,均由福建少儿出版社正式出版;开展 “书香满园 ”特色教育活动,筹建读书公园;大力开展课题研究,先后承担中央教科所 “中小学生作文个性发展与研究 ”和 “多媒体综合运用中的自主探究学习 ”等国家 “十五 ”重点课题,学校选派两名教师参办全国小学课堂教学现场大赛均获一等奖。浴着新世纪的春风,实小踏上了繁荣昌盛的振兴路。
三校合并为德化县实验小学后,校址设在原育英小学(今实小址)。同年,原私立雁塔小学开办幼儿园,名为德化实验小学附设幼儿园。1954年,学校迁往今少年宫址,原址作为县政府XXX办公处。1956年,学校迁回原址。 “文革 ”开始后,学校于1967年7月改名为德化县人民小学。其间,1964年至1968年曾在今第二实小址设实小凤池分班(1966年至1968年改称人民小学分校)。1980年11月,德化实验小学,http://www.dhsyxx.com,省教育厅恢复德化县实验小学名称,并确认德化县实验小学为省重点校。此前,由于政局动荡不安,人事更替频繁,办学条件简陋,学校规模有限。
浔中中心国民学校源于清末我县官立学校。光绪卅二年(1906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兴办学校,时任德化知县佘鹤鸣改试院(亦称考棚,今少年宫址)为官立两等小学堂。其时,清廷颁布小学堂宗旨、课程、修业年限,小学毕业生最优秀者称廪生,优等称增生,中等称附生,德化实验小学;三者均相当于秀才。宣统二年(1910年),学校易名为县立第一高等小学堂。民国元年(1912年)春,学制更新,县立第一高等小学堂更名为县立第一高等小学校。民国廿年(1931年),学校在体育场西侧增建新校舍,改校名为明伦小学,城区各小学高年级班均并入明伦小学。1935年,全省推行义务教育,学校更名为浔中中心国民学校,1947年曾易名中正小学,1948年恢复原称。1949年,浔中中心国民学校分校(原私立雁塔小学)并入总校。
德化县实验小学迄今已有一百二十几年的历史,其前身为私立育英小学(清光绪年间基督教会创办,最初名道德女校)、浔中中心国民学校(清末官府创办,最初名官立两等小学堂)和私立雁塔小学(民国初年商会创办,最初名市立小学)三所学校。新中国成立后,三校合一,由省教育厅正式命名为德化县实验小学。合并前,三校均有漫长而曲折的办学史,下面分而述之。
教育,学校,小学,德化实验小学官网:http://www.dhsyx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