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医科大学学校现设基础医学院、临床学院、第二临床学院、儿科学院、第五临床学院、中医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管理学院、药学院、口腔医学院和护理学院等11个学院和7个系(部)及1所卫生学校。现有三级甲等附属医院5所,开放床位7000余张,年门诊量554余万人次,年收治住院病人15万人次;另有附属第三医院、附属大学城医院、附属黄水康复医院等三所医院正在建设阶段。非直管附属医院8所,教学医院27所。学校以医学为主,医、理、工、管、文、法等多学科相互渗透、协调发展。现设有23个本科专业,5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26个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现有国家重点学科4个,省市级重点学科43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8个。
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及18个国家和地区招生。1997年开始招收临床医学七年制本硕连读学生。现有在校学生26397人,其中博士生406人,硕士生2919人,普通本专科 (含高职)生18427人;成教本专科生4116人,留学生605人。
学校在职职工4824人,其中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300余人;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800余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98名。拥有“教育部创新研究团队”2个,重庆市“创新研究团队”2个。有一大批专家教授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入选“长江学者”计划、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0特殊津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教育部“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等资助项目和计划。
自2000年来,学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市级(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7项,二等奖23项;国家精品课程3门,市级精品课程14门;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市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3门;国家优秀教学团队2个,市级教学团队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市级特色专业6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
学校作为首席研究单位先后牵头承担了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研究计划项目、国家重大科学计划项目、国家973计划项目、863计划项目、国家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国家新药基金项目、教育部跨(新)世纪优秀人才资助计划项目等高层次科技项目,同时还承担众多国际合作项目的研究。2008年被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收录国内论文2337篇,居全国高校第28位;SCI收录论文166篇,居全国高校第100位。学校出版的《重庆医科大学学报》(中文核心期刊)、《中华肝脏病杂志》、《临床超声医学杂志》、《儿科药学杂志》和《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等刊物,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自2000年以来,学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80余项。我校研制的聚焦超声肿瘤治疗设备(HIFU刀)属世界首创,是我国第一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医疗仪器,实现产业化以来,已在全国30余家大型医院投入使用,相继出口欧盟、俄罗斯、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
学校十分重视国际、国内交流与合作,学校先后与美、英、加、日、法、德、澳、荷兰等国家及香港地区的多所大学建立了良好的校际交流合作关系。近年来与法国波尔多大学医学院、斯特拉斯堡大学医学院、图卢兹三大医学院和西布赫塔尼大学普瑞斯特医学院在临床医学教育和医疗技术方面有密切的学术交流,联合培养七年制临床医学人才;与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加拿大百年理工学院、亨伯学院等院校开展护理教育交流与合作,联合培养研究生、本科和专科等不同层次的护理专业人才;与英国UCL皇家目田医学院与有密切的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特别是在脂质研究领域有深度合作,双方定期互派人员交流。
薪火相传五十余载,几代人艰辛拼搏,铸就了今天的辉煌成就。重医人正团结拼搏,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为建设国内一流、国际上有影响的医科大学而努力奋斗。
-:吴小翎
校长:雷寒
重庆医科大学重庆,www.cqmu.edu.cn。
学。新中国成立后,学校不断开拓进取,绘就了新的历史篇章。学校1959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64年由国务院定名为浙江丝绸工学院,1979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3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材等几千个品种。 公司全面采用ISO9OO1-2000质量管理体系,通过了中国方圆认证委员会及挪威船级社(DNV)的ISO9001认证,并先后获得 “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等各种荣誉,产品畅销全国20多个省www.cqmu.edu.cn,重庆医科大学官网万册,建有国家级标准的室内体育馆和户外运动场。现有教职工200余人,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的80余人,具有高级职称的60余人,双师型教师比例占70%以上。学院与美国路易斯维尔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挪威奥斯陆学院、香港理工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