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切实加强市民教育。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广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利用重大活动、重要纪念日、节庆日开展集中宣传教育活动。经常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培养市民诚信观念和规则意识。各有关职能部门要以 “创建文明城市、六安市文明网官网争做文明市民 ”为主题,发挥老干部、青年、妇女和党员等四支队伍的作用,开展各具特色的市民教育活动,进一步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六安市文明网▲对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窗口服务单位人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普通市民,坚持分类施教,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不断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 “三结合 ”的教育网络。
(二)教育实践引导机制
4、文明委成员单位要走在创建工作的前列。文明委成员单位是参与谋划和推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骨干力量,要把创建工作作为份内的事,不能作为额外的负担。各成员单位要按照文明委的创建工作安排和工作部署,六安市文明网官网,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展其长,坚持 “两手抓、两结合、两促进 ”,把推进创建工作与做好业务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与加强队伍建设、政风建设、效能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各成员单位不仅要抓好本单位的创建工作,还要切实抓好本系统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做到抓机关带基层。
2、文明委要发挥组织协调作用。文明委是专门指导和协调包括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内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机构,要切实担负起统一规划、组织协调、督促检查、加强指导的重要职责,要紧密结合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六安市文明网▲,认真研究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关重大问题,统一协调各部门的行动,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和先进典型。各市县每年至少召开一次文明委全委会,总结经验,谋划工作。每年至少召开一次全市、全县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对上年度工作进行总结,对本年度工作进行部署安排,发动全市各级各单位共同参与创建工作。
(一)组织领导体制
(五)坚持齐抓共管。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诸多领域,六安市文明网官网需要各方面广泛参与、全社会共同努力。文明委各成员单位、各级文明单位要发挥表率作用。同时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行业协会、中介机构、群众自治组织在社会事务管理中的作用,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文明创建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坚持改革创新。加大改革、创新力度,鼓励各地积极探索开展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的新方法、新手段、新载体、新机制,进一步明确各相关创建部门的工作职责,六安市文明网▲减少扯皮推诿,做到各司其职、各展其长,做到相互配合、相互协作。减少执法扰民,加快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着力解决体制性、机制性障碍,充分整合创建资源,形成创建工作的强大合力。
(一)坚持围绕大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文明创建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着力营造一心一意谋发展、凝心聚力促崛起的良好局面,六安市文明网官网;努力建设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公平公正的法制环境、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推进科学发展、加速安徽崛起提供强大动力,创造良好环境。
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按照《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和《全省文明城市测评体系》的要求,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进一步加大建章立制的力度,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工作,进一步改善城市管理,进一步加强市民素质教育,建立和完善创建文明城市的领导体制和责任、六安市文明网▲;监督、考核、激励、投入机制,使创建文明城市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为推进科学发展、加速安徽崛起进程、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六安市文明网官网,教育,政府组织,地方政府网站。
建立健全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是把群众性创建工作各项任务落实到基层、落到实处的重要保证。近年来,全省各地在文明创建工作的体制机制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积累了不少好的经验和做法,但是总的来看,创建工作的体制机制与新形势的要求、与人民群众期待相比,还有不少差距。为巩固全省创建文明城市工作成果,进一步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提升全省文明创建工作整体水平,实现文明创建工作的新发展、新跨越,现就建立健全文明创建工作长效机制提出以下意见。